(资料图片)

新京报讯(记者吴为)在“国际博物馆日”到来之际,5月14日上午,海淀区委宣传部联合北京外国语大学世界语言博物馆(以下简称“北外语博”)共同举办了“博物馆里看世界”文明实践主题活动,并为北外语博授予海淀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基地牌匾。来自北外、师达中学的30位师生参与了现场活动。

活动中,师生们参观了世界语言博物馆,北外语博志愿者用汉语和英语两个语种进行了讲解。参观结束后,大家观看了由北外语博志愿者用十余个语种朗诵的各国经典母亲主题诗歌《感受语言的魅力——多语种母亲节主题诗歌朗诵》。

活动现场,30位师生参观世界语言博物馆。 新京报记者 浦峰 摄

随后,大家聆听了北京外国语大学副教授、博士、硕士生导师王颖冲作的主题讲座《去博物馆里看什么》,海淀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为北外语博挂牌“海淀区新时代文明实践基地”,以期北外语博在立足本馆特色、促进新时代文明实践方面,作出更多的贡献。

博物馆是城市文明的体现。据介绍,北外是国内开设语种数量最多的高校,建校80多年来,在语言科研、语言教育、语言服务方面作出了突出贡献。北外语博作为北京市唯一的语言主题博物馆,自2021年9月开馆以来接待了数以万计的国内外语言爱好者,受到广泛好评,并入选“2021-2025年全国科普教育基地认定名单”。作为一家以大学生志愿者担当运营主力的博物馆,北外语博也是新时代文明实践的重要场域和典范。

世界语言博物馆内,一学生正在体验展览装置。 新京报记者 浦峰 摄

海淀区委宣传部副部长王怿介绍,近年来,海淀区立足“教育大区”资源优势,将驻区高校优秀教育资源融入地区精神文明建设工作,为推动高质量发展、打造高品质海淀凝聚了强大的精神动力。

截至目前,海淀区共建立新时代文明实践基地114家,在传播党的科学理论、开展科普教育活动、丰富活跃文化生活等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下一步,海淀区将立足区域资源特色,向更多市民开放有趣有用的实践基地,提供更多优质资源,让市民开拓视野、拓展能力,共同感受新时代美好生活。”王怿表示。

编辑 陈静

校对 吴兴发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