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视年轻人的诉求,重视年轻人的发展,就是重视一个社会的未来。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资料图:2023年2月8日下午,北京市教委所属北京高校大学生就业创业指导中心举办春季首场线下双选会。新京报记者 李木易 摄

|宋述

今年“两会时间”,青年的痛点与期待成为一个非常重要的议题。

政府工作报告中,几十次提到“就业”,提出今年要“把促进青年特别是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不仅如此,报告中“加强住房保障体系建设,支持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解决好新市民、青年人等住房问题”,也切中年轻人关注的热点。

在社交平台中,也有不少年轻人积极参与两会话题讨论,表达自己的诉求。

“希望两会的召开能给年轻人更多的就业机会,也希望国家越来越富强!”

“鼓励和培养年轻人,在自己的工作中大显身手,因为未来中国是年轻人的!狠抓教育工作,让每一个孩子都得到平等待遇!”

“我希望更多的人去关注年轻人,关注他们的诉求。一个国家最美的风景就是年轻人,年轻人的健康幸福,是一个家庭的幸福,更是国家的希望。”

诸如此类的评论并不少见。近年来,年轻人从“被动”的接受者,转变成了主动的参与者。针对代表委员们的的建议和提案,青年们纷纷表达意见,并以自己或周围人的真实生活现身说法。

年轻人如此关注两会,逐渐成为一种趋势,我们当乐见其成。代表委员们听到年轻人的声音,将他们的声音传达到两会的大舞台上,在国家层面进行一番严肃交流讨论,以寻求某个问题的答案。而这种重视又会在青年群体中引发更进一步的评论,达成一种正向循环。

从两会代表委员们的建议提案,到政府工作报告,都可以看到其中对青年生活、痛点越来越重视。这一方面,是因为年轻人开始越来越多地走进两会,“90后”两会代表们纷纷交出自己的“青春答卷”。另一方面,则在于年轻人正在走向市场、走向世界,他们逐渐成为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

其实,从一众年轻人关注与议论的话题中也能看到,他们最关心的无外乎——就业、住房、生育、社保等。以就业为例,“35岁门槛能否破除”“县城能否留住人才”“女性职场隐性歧视”等议题,关系年轻人的切身利益,每年都有代表委员发为此发声。

比如,“对大学生的政策支持要更准”“发掘更多乡村振兴的项目,让更多年轻人回到家乡就业”“让年轻人上班少加班”“解决青年住房的根本是建设住房保障体系,要因城施策、因群施策,不能搞一刀切”……这些建议、提案得到了很多年轻人的点赞,认为“今年的两会人大代表委员真的在为年轻人考虑”。

民之所望,施政所向。正视年轻人的诉求,重视年轻人的发展,就是重视一个社会的未来。当越来越多的年轻人积极参与两会,用理性的声音谈论两会话题,社会方方面面必定能在“共同关注”中稳步向前。

撰稿 / 宋述(媒体人)

编辑 / 徐秋颖

校对 / 赵琳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