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日报客户端 | 记者 高健 通讯员 李震

听话听音,近日,在海淀法院执行过程中,法官敏锐发现申请执行人邱先生一句话中的潜意识诉求,顺利执结案件。分案仅三天,邱先生就拿到了执行款。


(资料图片)

邱先生曾为女儿报名了北京某马术公司的马术课并支付了相关费用。后双方在合同履行过程中发生纠纷,邱先生遂将马术公司起诉至法院。海淀法院经审理,判令马术公司退还邱先生各项费用合计七万余元。

判决生效后,马术公司未履行生效判决确定的义务,邱先生向法院申请执行。案件受理后,海淀法院执行局韩毅强团队立即向被执行人邮寄执行通知书、报告财产令,同时开展查控工作,但经查询,被执行人名下仅有数千元存款。

分案后,邱先生法突然联系法官,“我刚听说,马术公司承租期快到期了,可能要跑路!”法官承诺,第二天一早就去现场,以防公司转移财产,人去楼空。

次日一大早,执行团队赶到被执行人公司所在地,发现公司冷冷清清,门前偌大的停车场没有一辆车。一见面,公司的法定代表人赵某便大倒苦水,“法官,你也看了,公司账上没钱,已经干不下去了。现在让我一次给完,我也拿不出来啊。要不我今天先给三万块,剩下的分三个月还清,但得把公司的账给我解了,你看行吗?”

邱先生同意“今天先给三万”,但不同意当即就解除账户,担心对方玩消失。双方谈判陷入僵局。

“你就说今天能给多少钱吧?”邱先生突然打破沉默。

“什么多少钱,不解账户,今天就三万。”赵某没好气地说道。

双方再次陷入沉默。

法官则听出了弦外之音——邱先生可能想通过让步来一次性解决纠纷。

时机稍纵即逝,法官询问:“你意思是不是说想少要点,今天就把这事了解决了?”邱先生想了想,给出了肯定答案。

顺着这个思路,法官再次做起调解工作。“申请人已经说了意见,你们也说个方案,看能不能达成一致。如果不行,那只能查封扣押你公司的财产进行评估拍卖来偿还本案案款。”

赵某表示,愿意一次性给付五万元把事情“了了”。

“申请执行人同意吗?”法官问道。“同意,他现在把五万块钱打到法院账户,我就同意该案结案。开庭的时候我就说过,咱们可以商量个数,当时他非不同意,要不然也弄不到这一步。”邱先生答道。

随后,赵某将五万元汇入法院指定账户,法院也解除了对被执行人账户的冻结。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