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资料图)

北京日报客户端 | 记者 徐慧瑶

过去五年,北京市基本形成了覆盖城乡、便捷高效、均等普惠的现代公共法律服务体系,为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基础。今年两会,来自社科界别的市政协委员,北京市司法局党委书记苗林带来《关于加快推进首都现代公共法律服务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提案》,其中建议结合首都经济社会发展和基层治理实际需求,对本市公共法律服务地方立法进行探索和完善。

近年来,本市公共法律服务网络发展成绩显著,建成了全国面积最大、功能最全的省级公共法律服务中心,设立区、街道(乡镇)、村(社区)公共法律服务中心(站、室)7000多个,实现四级实体平台全覆盖;建成市、区两级“12348”公共法律服务热线一体化呼叫系统,设置坐席142个,提供全年“7×24小时”服务。

与此同时,公共法律服务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仍然存在。如地区间公共法律服务发展还不够均衡,资源配置还不够充分;法律服务行业监管有待进一步加强,法律服务的质量还有待进一步提升;法律服务供给的智能化、精准化水平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的期待还存在一定差距。

对此,苗林建议,对本市公共法律服务地方立法进行进一步探索。目前,我国尚未制定有关公共法律服务的统一法律法规,山东、湖北、江苏等省近年相继出台了公共法律服务地方性法规。

苗林说:“有必要对本市公共法律服务地方立法进行探索和完善,结合首都经济社会发展和基层治理实际需求,将推进公共法律服务基本内容和标准、公共法律服务均衡发展、促进公共法律服务多元化优质化供给、创新管理体制和工作机制、加强组织领导和财政保障等从顶层设计的角度予以确认,为北京现代公共法律服务实现高质量发展奠定制度基础。”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