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北京日报客户端 | 记者 刘苏雅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在全面增强首都人才凝聚力方面,提出“深化人才培养、使用、评价、激励等体制机制改革,以务实举措把服务做到人才心坎上”。“听到这里,我在这句话上重重画了一道。”市人大代表、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研究员赵晓光难掩激动之情,“这句话也真正说到了我们科技人员的心坎上。”

“这个提法很暖心、很贴心,也是真正从人才实际需求出发的。”市人大代表、北京华夏国际人才研究院院长陶庆华说,北京的这一工作思路将“我们有什么”变为“人才要什么”,切实从需求出发为人才做好服务,让他们在北京的发展没有后顾之忧。

“我们常说城市管理像绣花一样,其实对人才的服务也是如此。”作为科技工作者,赵晓光对人才培养、人才激励等话题一直十分关注。她所在的实验室就有不少青年科技人才,“年轻的人才是新生力量,他们有自己的科研理想,我们需要从干事创业的角度,为他们开展科研工作提供大力支持。”

本市的“科技新星”计划,就着眼于培育壮大青年科技人才队伍,打造一支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青年科技人才后备军。“青年人才发展的第一步特别关键,在起步阶段能得到支持,哪怕只是很小的力量,对他们科研事业的帮助都会很大。”在赵晓光的实验室中,就有年轻人获得了“科技新星”计划的支持。此外,各类企业基金的支持,也为青年人才的发展提供了更大的空间。

“网络空间,归根结底还是人与人的对抗,人才的水平决定了我们在对抗中处在何种位置。”作为网络安全行业从业者,市人大代表、北京天融信网络安全技术有限公司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李雪莹对人才的需求十分迫切。在提升人才自主培养能力方面,她建议在京高校扩大网络安全相关专业的培养规模,并建立更有效的校企合作机制,更有针对性地培养相关人才,并对关键行业从业人员的相关保障给予倾斜。

陶庆华认为,深化人才体制机制改革对于北京打造世界一流人才之都非常关键。要着力解决人才权限、评价使用、科研管理、成果转化等突出问题,不断深化战略人才放权改革,激活用人主体、人才主体、社会主体主观能动性和创新发展活力,构筑首都人才制度优势,开创首都人才工作新格局,引领全国人才事业创新发展。同时,可以充分运用现代技术手段,加强人才创新创业服务的精准化、多元化,提升服务水平和效率;依托国际人才社区,帮助国际人才尽快融入在京生活,从而以更饱满的热情干事创业。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