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11月9日)是119全国消防日,北京消防救援总队特勤支队通过开展消防综合救援演练,展示北京消防从单一灭火救援向综合性消防救援的转型升级。随着北京消防“城乡灭火救援网”进一步优化加密,消防救援力量到场用时进一步缩短。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建筑坍塌事故救援模拟演练/记者拍摄

一场“破坏性地震”过后,“建筑”坍塌、“人员”被困,搜救犬在“废墟”上灵巧地反复嗅探,救援队员用生命探测仪精准定位,搜索被困人员……这是北京市消防救援总队特勤支队针对建筑坍塌事故救援展开的实战训练。

北京市消防救援总队特勤支队指挥中心主任毕洪一介绍,这类救援难度最大的是在狭小空间作业,救援人员完成顶撑、起重、破拆、牵拉移除、医疗包扎等多种救援作业的同时,必须保证内部结构安全稳定,对救援队员的心理素质、体能要求和救援技巧考验极大。

毕洪一:通过犬搜索,发现被困人员,然后再用技搜索,仪器打孔,确定有没有人、被困的精确的位置是哪。有人的话,根据现场情况进行破拆,达到被困人员进行施救。因为空间比较狭小,进出的过程当中就非常的危险,而且随时有二次坍塌的危险。

高层建筑灭火救援无人机在空中向被困人员喊话/记者拍摄

演练还包括车辆器材装备展示和消防员个人攻坚技巧展示等内容。北京市消防救援总队特勤支队主要承担着火灾扑救、山岳救援、水域救援、建筑坍塌救援、车辆救援和石油化工灾害处置等方面的攻坚任务。

目前,特勤支队173名队员全员取得潜水、无人机飞行等不同领域的国际救援资质,在建筑物结构坍塌救援、绳索救援等领域已经达到世界领先水平。

毕洪一:中国救援队的主体的行动队就在特警支队,不仅要承担北京所有的重大灾害事故,也承担着国内跟国际上的救援任务,也是经过联合国IEC测评的队伍。

石油化工灾害处置演练/记者拍摄

专业的救援技术离不开先进的装备保障。北京市消防救援总队加快推进各类灾害事故装备的转型升级,推行“无人化”作战理念,消防机器狗、无人机等达到世界先进水平的装备,在各种危险环境可以代替消防员,提高救援效率。

同时,北京市消防救援总队在全市持续推进火灾扑救“打早灭小”,优化升级119智能接处警系统,实现分级受理、多方通话、精准定位、智能调派等功能,消防救援接警调派用时缩短26.7秒,队站出动用时缩短20.4秒、到场用时缩短4分钟。此外,以消防救援站为中心,联动周边社会应急力量,形成最小灭火单元。

消防机器狗/记者拍摄

今年以来,多种形式力量参与处置警情3千多起,有效联动率提升到64.4%。从技术到实战,北京市消防救援总队火场营救能力明显提升,火灾财产损失同比下降51.95%。随着队站布点进一步优化加密,消防救援力量的作战半径和到场时间将进一步缩短。北京市消防救援总队副总队长张先来表示:

张先来:一是在基础设施建设上加强,把消防站点建得更多,分布得更广,这样就是就近处置快速有效。另一方面,加强训练,针对不同的情况、不同的任务加强体能、技能、战术、战法的训练,提高处置救灾的能力。第三,在实战当中,加强调度,保证快速出警、到场,快速展开,有效施救,给老百姓及时化解风险。

本月将组织开展一系列的消防宣传教育培训活动,呼吁广大市民了解消防安全、风险,营造全社会的安全氛围。

消防救援车辆装备/记者拍摄

北京消防推进火灾扑救“打早灭小”/记者拍摄

记 者 | 任雪娇

编 辑 | 朱艳婷

主 编 | 程 艳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