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中国农业风险管理研究会举办线上研讨会,研判百年变局和世纪疫情相互叠加、国际局势严峻复杂背景下,我国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的实现路径。原农业部副部长、国务院参事室特约研究员尹成杰,农业农村部有关司局负责同志,中国农业风险管理研究会会长张红宇等参会。

会议认为,全球粮食安全正面临严峻形势,一方面,新冠肺炎疫情引发全球供应链断裂,导致粮食供需失衡、世界饥饿人口增加。另一方面,俄乌冲突成为引发世界粮食危机的“灰犀牛”事件,小麦生产链受到严重影响,直接导致国际上相关联的谷物、油料价格上涨。

尹成杰说,我国具备应对全球粮食危机的能力和底气:从总量看,近些年来我国粮食生产实现“十八连丰”,全年粮食产量连续7年稳定在1.3万亿斤以上,夯实了大国粮仓根基;从人均占有量看,我国人均占有粮食达到了480公斤,远超人均400公斤的国际粮食安全标准线;从库存看,我国粮食库存约为40%,远超世界平均值17%到18%的水平;从口粮看,我国稻谷、小麦、玉米三大主粮自给率达到90%以上,做到了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

与会专家认为,为应对国际粮价上涨、缓解重要农产品供给压力,我国既要保持战略定力,端牢中国饭碗,也要站在国际视角,及时研判全球粮食安全形势和贸易态势。当前应重点做好三方面工作:一是立足国内,统筹粮食稳定生产与扩大大豆、油料生产,拓展大食物发展空间。二是藏粮于邻,统筹国际粮食市场,稳定海外粮源,实现进口多元化。三是着眼长远,完善符合我国国情和世贸规则的新阶段农业支持保护政策。

农业农村部相关负责同志表示,保证我国粮食安全需要在供需两端发力。在供给端要巩固提升产能,增加国内供给,以国内供给的稳定性来应对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一是支持粮仓战略,实施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二是构建“辅之以利、辅之以义”粮食安全保障机制,要让农民种粮有钱赚、多得利;三是大力推进粮食生产服务社会化、生产机械化,解决种植规模偏小、生产效益偏低问题。在需求端要推进节粮、节水,减轻供给端压力:一是降低饲料中蛋白占比,推进蛋白原料替代,减轻大豆消费量;二是降低食用植物油消费,减轻油料作物供给压力。

张红宇分析,长远看,我国粮食安全面临着一系列挑战,需高度关注。从国内来看,随着城镇化的推进和人口持续增长,未来一段时期我国粮食需求仍将刚性增长。

记者 李鹏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