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资料图)

天气渐冷,但在江苏蓝贝电子商务有限公司龙庄村项目基地的花卉打包车间,40多名工人忙得热火朝天。他们熟练地把花卉装进玻璃瓶再放进充气袋子里,然后贴上快递单子,放进运转箱。公司负责人叫孟大鹏,早年从事网上销售业务,积攒了一定的资金,三年前,他带着资金回到徐州铜山区茅村镇龙庄村流转了30亩土地发展绿萝、富贵竹、吊篮、发财树等花卉种植业,并成立了一支专业的网上销售队伍。平均每天有2000-3000个订单,销售额可达5万元。

如今,像孟大鹏一样,茅村镇已有20多名工商业界的“能人”,弃工(商)从农重新回归田野,关心稼穑与农桑,助力乡村振兴。

近年来,青壮劳力进城务工,虽然增加了农民收入,却也带来了一些新问题。谁来种地?地怎么种?以至出现了年轻人不会种田、老年人种不动田的现象。针对这种现象,茅村镇鼓励有意回乡的“能人”发展“农”字经济,让他们把在外学到的新思想、新观念、新技术带回家乡,促进本镇农业发展。为此,茅村镇采取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如项目扶持、农机补贴、技能培训、用地优先安排等,再加上近年来农村的巨大发展潜力,极大地吸引了一批工商界中的“风云人物”回到农村。

他们的回归,不是简单地重新挽起裤脚下田,他们带来了实实在在的新思维、新变化。班山村的张凯大学毕业后跟随父亲一起涉足采石行业多年,几年下来赚到一些钱,但张凯觉得采石既不富财政,也不富百姓,他决定放弃采石,让“荒山重新绿起来”。张凯外出考察,看到乡村采摘游的巨大发展潜力,决定在石塘窝里种植果树,改善生态、美化环境,以点带面带动当地产业模式调整。2014年张凯开始打井、填土造林,种植了30亩的:“映霜红”冬桃和10亩的“软枣猕猴桃”。如今通过他的改造,已然变成了“花果山”,亩收入不下2万元,同时带动了30多名村民就业。在他带动下,村民郑长勇、张吉存复垦了60亩石塘窝,种上核桃、冬枣等果树,搞起种植,走上致富路。

“能人”的回归,还给只会种不会卖的父辈们带来了互联网思维。檀山村党总支书记袁铁军为拓宽销售渠道,助力本地产业发展,增加村民收入,缓解疫情对农业的影响。今年5月,联系在外从事直播带货的本村村民袁震回村直播带货,5月18日,在1小时40分钟的直播时间里,评论近千条,点赞量达近万次,销售大蒜12000多斤、香油124瓶、鸡蛋3600枚、甜瓜300斤等,价值35228.4元。一炮打响后,岳铁军配合袁震经常开展直播带货,目前,已开播近60次,销售额170多万元,在线把本村的农副产品推介出去,村民不出家门,农副产品远销到全国各地。

如今,返乡的“能人”越来越多,他们以现代技术、全新理念,有力地催动了茅村镇现代农业大发展。目前,茅村镇农业适度规模经营面积已达50%以上,高效农业面积达到2万多亩。(徐雪林)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