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4日,记者在阜阳界首高新区安徽云龙粮机有限公司数字化车间留意到,这里鲜见工人身影,从重载装配、激光切割,到焊接、搬运、喷涂等一套生产流程,全由机器人操作,工业现代化气息扑面而来。

“车间里的‘同事’,越来越多地换成了机器人。”在云龙粮机工作十余年,现任技术总监的管文武见证了企业“机器换人”的变迁。

作为粮食机械生产行业龙头,云龙粮机在生产更智能机械的同时,不断加大投入、改进工艺,持续推进数字化转型、自动化生产和智能化升级。

“目前,企业已采用精密及重载装配机器人、面关节(SCARA)型搬运机器人等30余台(套),建成新型智能农业机械装备生产线5条。”管文武说,“机器换人”不仅为企业降本增效,还让生产流程更加科学、规范,产品质量更加精准、可控。

像云龙粮机一样,如今,走进阜阳的不少工厂,很难再看到人头攒动、工人穿梭的生产场景,取而代之的是机器手臂舞动、装运车辆穿梭,一台台功能强大的工业机器人出现在生产线上,替代人完成危险、复杂以及繁重的工作,一些行业龙头企业还建起智能车间和数字化工厂。

在阜合现代产业园区,安徽江淮汽车阜阳分公司的焊接生产车间内,9台焊接机器人动作娴熟、操作精准,轻松完成原来至少20名工人的工作量。

在阜阳界首高新区,安徽强旺集团的全自动生产线实现从生产到灌装各个环节的自动化,每两条生产线仅需 1名工人常态巡视。企业员工数量由1200多人减到200多人,生产能力由原来的日产200多吨提升到现在的600多吨。

安徽金种子酒业早已实现无人智能灌装,中航开乐车间里70%以上的工作由机器人完成……以自动化装备改造提升传统产业,让“技术红利”替代传统的“人口红利”,工业机器人在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从“机器换人”到智能制造,从数字车间到“未来工厂”,在数字化浪潮奔涌而来的当下,我市始终把数智赋能作为新“智造”的最强劲引擎。为撬动全行业智能化技改,我市还加大了政策奖补力度。

截至目前,全市累计推广应用工业机器人900余台,今年就推广200余台;全市建成6家省智能工厂、40个省数字化车间;301家企业通过信息化、工业化“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认证。

搭乘“机器换人”的东风,阜阳制造正加快迈向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未来工厂”引领的新“智造”正助力传统制造业实现“凤凰涅槃、腾笼换鸟”。(记者 徐风光 通讯员 刘海博)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