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三穗县长吉镇烧巴村中河组三穗鸭扩繁场项目现场,挖掘机作业声不绝于耳,工人们正挥汗如雨赶工期。该项目建成后,年可供鸭苗90万羽。
“门前大桥下,游过一群鸭,快来、快来数一数,二、四、六、七、八,嘎嘎、嘎嘎,真呀真多呀……”在烧巴村,这样的田园牧歌,正在成为乡村振兴新景象。
位于邛水河畔的烧巴村山林密布、溪流纵横。溪流边,一群群三穗鸭戏水觅食;密林间,一栋栋现代化笼养鸭厂房拔地而起。日前,记者走进该村,探访其鸭产业蓬勃发展的密码。
【资料图】
作为我国四大地方名鸭之一,三穗鸭距今已有600多年的养殖历史,是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具有“肉质优、产蛋高”的特点。烧巴村聚焦三穗鸭资源优势,以“生态放养+智慧笼养”相结合的养殖方式,做强产业,带富百姓。
青山绿水间,景秀鸭儿欢。以养殖肉鸭为主的三穗县申家养殖场坐落于烧巴村岩角组,千余只三穗鸭在由稻田改建而成的养殖基地里追逐嬉戏,一旁的河道里碧波荡漾。“放养的三穗鸭生长周期长,要100多天才能上市,但鸭肉质量高,味道鲜美。”养殖场负责人周先生说,为了不给周边环境带来负面影响,鸭场养殖数量一直都控制在1000只左右。
除了鸭场圈养,荷塘养鸭是烧巴村近几年兴起的生态放养的方式之一。村民们在房前屋后的水塘里种上荷花,再在其中放养三穗鸭,不仅美化了环境,也增加了收入。
烧巴村还向脱贫户、监测对象无偿发放三穗鸭鸭苗和饲料,促进群众增收、产业增效。“今年六月初我领到了200只鸭苗和1200斤饲料,政府还安排专门的工作人员上门进行养殖技术指导,鸭子目前长势很好,有望在稻子成熟前卖个好价钱。”村民姚本奎说。
在烧巴村塘洞坳,依山而建的十几栋全自动笼养鸭鸭舍蔚为壮观,这里是贵州最大的三穗鸭标准化生态示范养殖基地。该基地虽然总共只有30名员工,但可养殖蛋鸭30万羽,年产值达1.2亿元,实现了“水禽旱养、蛋鸭笼养”目标。
传统的放养方式虽能保障鸭肉鲜美,但难以提升养殖规模,不能充分挖掘三穗鸭产蛋高的特性。集约化笼养是扩大养殖规模、提升养殖效率的有效方式。烧巴村引进贵州省三穗县兴绿洲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推动传统养殖向高效生态的现代化养殖转型升级。
该基地总投资1.22亿元,拥有全自动笼养鸭舍2万平方米,建有环境控制、自动饮水、自动喂料、自动洁粪、自动捡蛋五大智能化操作系统。鸭舍的温度、湿度等指标都可在电子显示屏上一目了然地体现。
这种立体笼养模式不仅能让蛋鸭更健康,还能提高产蛋率。在这里,鸭舍的温度、通风量等都有讲究,1000平方米鸭舍能养2万只蛋鸭。“两斤半到三斤二两之间的三穗鸭产蛋性能是最好的,在蛋鸭长到一定规模的时候会通过喂食量来控制体重,以提高产蛋率。”该基地负责人施先生介绍道。
该标准化生态养殖示范基还地配备大型环污处理设备,通过智能化收集、高温菌发酵家禽粪便等技术生产有机生物菌肥,实现变“污”为肥。
烧巴村有效结合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探索出一条产业效益优、规模化程度高、环境保护好的三穗鸭产业可持续发展道路。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李阳 王玉 耿春明
编辑 刘娟
二审 李劼
三审 刘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