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届多彩贵州溶洞音乐周于5月2日晚在遵义绥阳双河洞国家地质公园开幕,用音乐这一人类通用语言,让贵州具有世界性资源价值的自然珍宝——溶洞焕发更多活力,是探索文旅融合的新玩法,更是贵州全力打造世界级旅游目的地的神来之笔。
(相关资料图)
今年“五一”小长假,主打“多彩贵州 别有洞听”主题的首届多彩贵州溶洞音乐周,吸睛无数。一时间,遵义绥阳双河洞国家地质公园十二背后景区大门口排起长龙,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纷纷涌入,意在体验一番在亚洲第一长洞欣赏音乐会的奇妙感觉。在微博、抖音等社交媒体话题的带动下,贵州溶洞音乐会赚足眼球。音乐与溶洞这两个看似不搭界的元素,被贵州巧妙融合。
用音乐做媒介在溶洞唱响的这种创新演艺方式,贵州有底气。
贵州是一座典型的喀斯特地貌地质博物馆,溶洞资源得天独厚,优质的溶洞资源是这场奇妙音乐会得以举办的基础。作为典型的喀斯特地貌,贵州这片神奇的土地上不仅孕育出了地上的峡谷、峰林、悬崖、天坑,还有地下密集且纵横交错、水旱洞穴并存的溶洞奇观。
资料显示,中国目前已经发现26个长度超过10公里的溶洞,其中贵州就占了三分之二。贵州喀斯特溶洞具有洞穴多、洞深、洞长、险峻、钟乳石发育较好等特点。位于遵义绥阳的双河溶洞目前探测长度已刷新至280千米,深度达665米,已发现72个洞口,3条地下河,是中国最长的旱洞,也是中国最长的水溶洞。洞内景观丰富,有地下河、地下瀑布、地下梯田、卷曲石、石膏晶花等,目前入选国家地质公园,被《中国国家地理》评为地下黄龙。
沉睡亿万年,贵州溶洞的文旅属性正被唤醒,逐渐为大众熟知。唤醒的方式多种多样,而此次用了人类表达情感、思想和审美的重要艺术形式——音乐。事实上,在远古时代,贵州古人类就开始对洞穴进行利用。考古研究发现,数十万年前,贵州的盘县大洞、招果洞、普定穿洞等洞穴中就生活着许多古人类。洞穴为古人类遮风避雨、阻拦恶兽,也是他们栖居和娱乐的温情之所。数十万年后的今天,音乐在洞穴响起,带给人们的也许不仅仅是溶洞的奇幻,还有随音乐流淌而出的情感,这样的情感让更多的人在双河洞找到情感的共鸣和归宿。
创新是文旅产业蓬勃发展的生命力。媒介发达的今天,人们欣赏音乐的方式层出不穷,贵州这场音乐会,在溶洞前的草地上,知名歌手与游客一起高歌一起摇滚,情感热烈;在洞内,歌手一边轻弹乐器一边用舒缓的歌声传递美好,溶洞中的自然混响让音乐更富穿透力;现场与网端,歌手与观众通过音乐联通,将美妙的情绪进行连接……这场唤醒洞穴活力的音乐会产生了惊人的聚变效应。
这场音乐与溶洞融合音乐会的全新尝试,是一次让资源优势依托创新,打开拓展文旅融合创新发展的新视野,对贵州文旅融合是一种全新的启发。
文、图/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赵相康
视觉/实习生 明雪
编辑/邱奕
二审/舒畅
三审/黄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