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东方祥云”平台从全球8615个参赛项目中脱颖而出,获得“云上贵州”大数据商业模式大赛最高奖——“云端大奖”。
2018年,团队开始为全国应急管理部门31个省(市、自治区)、205个市(州、地)、1630个县(区、市)提供技术服务。
(相关资料图)
2019年,团队仅用40天时间完成了需要2年研发周期的研发任务,成功开发出全国防汛抗旱态势分析系统。
……
“登顶‘云端’,靠的是人才搭建的天梯。”在第十一届贵州人才博览会来临之际,李胜接受记者采访时说。
李胜参加4月21日举行的省委专家人才座谈会。(图/杜朋城)
从事洪涝灾害预警工作20余年,李胜一直在数据科研路上努力。2000年,他与贵州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研究院联合成立公司,组建研发团队,准备创建一个可监测全国汛情旱情的预警平台。
“一直到2012年,公司都没有取得突破性进展。那时候,大数据产业开始释放机遇,想做的事很多,但每个环节都感到心有余而力不足,归根结底还是人才资源不足。”李胜说,从那以后,公司下定决心组建一支强大的人才队伍。
汇聚人才的路上,李胜和团队可谓是下足了功夫,通过“三部曲”创新走出一条人才引育路径。育——自主培育水利和计算机相结合的复合型人才;引——聚焦主业创新发展,实现人才引进人才;抢——主动到高校挖掘有发展潜力的人才。
“人才队伍逐渐壮大后,公司在2014年一跃成为首批在‘新三板’挂牌的贵州企业。我们现在为全国5.7万座水库水电站提供服务,数量比7年前增长了110倍。”李胜说,目前“东方祥云”关键核心技术全部实现国产化,洪水过程预报达到国际领先水平,为全国防汛抗旱工作实现“智慧”决策提供了支撑。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党中央的关心支持下,贵州通过大数据走出了一条“无中生有、后发赶超”的创新发展之路,数字经济增速连续7年全国第一,成就了一大批企业的华丽蝶变,东方世纪的成长历程就是一个缩影。
作为第四批省管专家、贵州“优才卡”持有者,李胜表示,贵州这些年通过一系列有温度、有厚度、有高度的人才政策,为大数据人才提供了实实在在的匹配项目和保姆式服务,吸引了全国各地的大数据人才涌入贵州,从“贵漂”变成“贵定”。“如今,在大数据领域,贵州不仅有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还有自主可控的高科技。我们的企业家走出去交流时,也更加从容和自信了。”
新国发2号文件提出贵州要建设数字经济发展创新区,贵州如何实现在实施数字经济战略上抢新机?“贵州大数据目前拥有相对完整的产业体系,也取得了许多实践成果,但人才的总量和质量还需要再提高。”李胜给出了自己的思考,“一方面可以用鲜明的产业方向吸引人才,加大产业全链条各环节的人才引进;另一方面要聚焦产业的重点难点痛点,注重跨界的复合型人才培养,探索出新的突破口。”
在这个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面前,李胜和团队再次把目光瞄准了人才队伍建设上。“我们公司正在和一些国家重点实验室组建联合实验室以及博士后工作站,通过多种方式与高端人才建立合作关系,将持续在自然灾害防治大数据应用上钻研,不断塑造新动能,赢得新优势,为保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作出新贡献。”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文/刘蓝婴
图/杜朋城
编辑 王恬
二审 陈毓钊
三审 许邵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