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资料图)

编者按:

小店,一头连着消费,一头连着就业,关乎人们的衣食住行游购娱,是畅通经济微循环的“毛细血管”,是稳就业、保民生的重要基点,也是城市经济的“晴雨表”。

小店虽小,能量不小。贵州日报天眼新闻推出“了不起的小店”系列报道,记者探访各式小店,看他们如何在便民化、特色化、数字化上出新出招,不断增强消费体验,助力城市升腾烟火气。

在都匀市的河流上,有各种各样的桥梁大约100座。有古典的百子桥、风雨桥,也有现代的剑江斜桥、银狮桥……都匀因之被誉为“桥梁博物馆”“高原桥都”。绕着桥梁大大小小的店铺,也在岁月中和这个城市一起生长、蔓延。

小王妹青椒鸡是都匀大桥头的一家快十年的小店,一辆20世纪80年代生产的三八大杠自行车停在店铺门口,搪瓷电火锅、海鸥相机、都匀无线电厂的电唱机等老式物件背景墙映入眼帘,整个店面装饰着20世纪80年代流行的元素,怀旧感满满。不禁让人好奇这家小王妹青椒鸡的老板,是个怎样的人。

坐下来点了一份招牌小王妹青椒鸡,89年的女老板王邹琴热情地询问我们的口味,介绍店铺的菜单。当我们问起都匀家家都会炒青椒鸡,老板又有啥独门秘诀时,王邹琴信心满满,“我们的味道都是自己炒了100多只鸡反复摸索研发出来的,快10年的老店靠‘鲜’吸引一波又一波的客人。”

不太能吃辣的我们选择了微辣口味,沉甸甸的锅带着热辣的香气被端上桌来,光是闻到青椒和花椒的香气都让人垂涎欲滴。鸡肉软烂,青椒脆爽,微辣口味再配上一碗都匀本地红酸汤,伴着米饭大快朵颐,不亦乐乎。

交谈的过程中我听到老板带着浓浓的都匀腔,今年才33岁的她却将这家小店开了快10年,再看到墙上各式各样的老物件,与年轻的她有些格格不入,不禁好奇店铺背后的过往。她哈哈大笑,说这家店是“好吃嘴”的产物,但是她和家人都乐在其中。

2014年,第一家小王妹青椒鸡开在了都匀石板街,王邹琴说,她的初心是唯美食与爱不可辜负。多年来,秉承用真诚的双手用心做好食物,让顾客期待而来、满意而归。如今,在她的努力下,小王妹青椒鸡已由原来的1家门店发展到了2家门店,人员规模也从初创期的5人壮大到20多人,店里也增加了辣子鸡、酸汤牛肉等菜品。

从小,王邹琴便十分“念旧”,喜爱收集各式各样的老物件。在筹备第二家店时,她很自然地想到,把有趣、有意义的老物件融入自己店里,也是不错的选择。于是,自己的第二家店在继续经营美食的同时,也成为多年藏品的“栖息之所”。“看到这些老物件,我特别感兴趣,这些过去的东西,都是历史留下的印迹,也希望唤醒更多人对过去的回忆。”

“开店快10年了,希望在自己的努力与坚持下,让自己的店也成为都匀人心中的老字号。”采访结束后也迎来了小店中最忙碌的时候,“你好,小王妹青椒鸡,请问你们有几个人……”王邹琴两个手机不断地接到预订电话,通话结束后她又立马拿起菜单,招待起进店的客人。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策划/尹长东 李玲 王太师 杨红 赵雨思

执行/王维维

编辑王帅

二审刘娟

三审刘丹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