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时间是最忠实的记录者,也是最客观的见证者。当时间刻度投射在贵州这片热土上,每一个时段会演绎出怎样生机勃勃的故事?今年贵州省两会上的《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全力扩大内需,提振市场信心,并对全力扩大有效投资、加快恢复和扩大消费、促进旅游业全面复苏、释放新型城镇化内需潜力等方面进行了具体部署要求。
(相关资料图)
今日起,贵州日报天眼新闻推出【贵州经济24小时】系列报道,聚焦项目建设、消费活力、旅游复苏、田头春耕、物流货运五个方面,记录黔贵大地热火朝天、奋战正酣的现场,干劲满满、蓬勃向上的故事,展示贵州更大的发展潜力、更强的消费动力、更足的经济活力。
春耕生产 全程机械化
早上7点,空气中还透着一丝寒意,石通恩来到田边,看到鸭子已经零星下了一些蛋,他赶忙找材料来搭了个窝。“等孵出新的鸭苗,又可以实施我们今年‘稻鸭共生’了。”石通恩满脸欢喜。
71岁的石通恩,是黔东南州三穗县长吉镇司前村人,也是三穗县惠民农机专业合作社理事长。“每年春耕,农事都是按天来安排,现在是油菜管护期,春分开始水稻育苗,立夏收割油菜,小满开始栽水稻。”石通恩步伐有力,说话片刻便把记者带到长吉镇一片油菜示范种植基地里。
石通恩在油菜地里进行病虫害监测。
水泥路边,油菜叶青翠欲滴,微风轻拂,夹杂着花的清香。石通恩走进油菜地里,俯下身子观察油菜叶面以及花蕾长势,心切地说:“现在油菜正处于抽薹期,特别要注重病虫害监测,我们3天前刚来打了防病的药,后续还会施膨肥,有助于结荚壮籽。”
“这里是州、县、镇三级‘稻油轮作’示范点,我们合作社负责田间管理和农机服务,一点都大意不得。”石通恩说,“油菜的目标产量是160公斤/亩,我给自己加码到180公斤/亩。”
合作社已备好水稻钵体育苗的农资。
上午10点,石通恩回到合作社,查看水稻育苗的物资准备情况。仓库内,停放着检修完毕的旋耕机、插秧机、联合收割机等大型农机,钵体育苗盘已整齐码放成一面“墙”,营养土也堆成小山。
寻着机器轰鸣声,石通恩走到仓库旁的空地里,只见一台大型旋耕机在翻犁土地。“这是我们专门留来培育营养土的地,两个月前就铺上了一层农家肥来养地,这种土长出来的秧苗非常好。这块地将近8亩,最多两个小时就能翻耕完。”石通恩对农机耕作十分有信心。
合作社农机手正在翻犁土地。
一旁路过的老农李秀发也连连点头。他说:“现在的农机真是不得了。以前家里5亩田起早贪黑要忙10多天。后来年纪大了把牛卖了之后,年年都把田托管给合作社,他们上门帮我犁田、栽秧、收谷子,总共收不到2000元的服务费,我几乎不用管了。”
“今年黔东南州‘百万农机闹春耕·粮食生产开好局’活动启动仪式就是在长吉镇举行的,我们在现场展示了好多种农机具,周边县的种植大户都向我们抛来了橄榄枝。”石通恩打开了话匣子,“在政策扶持下,合作社近年来相继拥有了联合收割机、土地旋耕机、水稻直播机等168台套的农机具,实现了全程机械化生产,省时省力、节约成本。”
农机手甘能发在检修农机。
下午1点,石通恩刚刚放下碗筷,一位农机经销商就找上门来,他专程从贵阳赶到这里,两人顺势在饭桌上谈起了生意。“我们今年在原有的5000亩水稻种植面积上,再新增3000亩,确实有购买烘干设备的计划。”听完产品介绍,石通恩说,“我们不仅要考虑设备性能,还非常看重售后服务,等我们实地调研后再进行下一步洽谈。”
紧接着,石通恩又和一家省级平台谈起了今年将实施的硒米种植计划,如果项目能顺利落地,将推动当地粮食生产再上新的台阶。傍晚时分,石通恩和社员一同走访农户,商量土地流转的事宜。
石通恩(左)与农机经销商洽谈合作。
为保障春耕生产,今年三穗县早谋划、早落实,通过普及机械化种植,实现机耕、机播、机插、机收,有效降低群众的生产成本。目前,全县共有农机具4.1万台(套),投入春耕生产300余台(套),全力为农业生产增收、稳产保驾护航。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策划/尹长东 李玲 杨红 赵雨思
执行/刘蓝婴
编辑 刘娟
二审 杨韬
三审 闵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