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资料图】
从最高海拔2900.6米,到最低海拔147.8米的贵州,四季分明、景色各异,森林覆盖率达62.12%,被誉为中国的“绿色走廊”。
如今,在“两山”理念的指引下,这条“绿色走廊”里不断涌现以节能环保产业、新能源产业、新能源汽车产业等新兴特色产业为代表的绿色工业,以集成创新和示范推广推动形成的绿色农业,以及依托丰富山地资源、民俗文化等形成的山地旅游、民俗游等。
工业、农业、旅游业等依托绿色走廊蓬勃发展的同时,也为绿色走廊提供了源源不断的“经济能量”。
记者行走在高低不同的区域,讲述当地借“绿”聚力形成经济能量,赋能发展绿色经济,奋力推动高质量发展的生动故事。
近日,走进黄岗侗寨,田园吐新绿,古木苞新芽,溪边鼓楼里飘来侗歌声声。
黔东南州黎平县黄岗村始建于宋代,至今有800多年历史。“我们的祖公河上迁,坐着木船摇又颠。腊汉(男人)砍来杉木三根,腊乜(女人)砍来松木五棵……”相传在南宋末年,为逃避战乱,原本生活在珠江中下游地区的一支侗族溯珠江而上,来到这里落户。
黄岗村地处高山,农田、庄稼大多在海拔800米以上,灌溉用水主要靠天降雨。每年农历六月十五日的酷暑时节,黄岗人就会组织古老的“喊天”仪式,身着节日盛装,参加完庄严的喊天仪式后,齐唱大歌,娱人娱神,以企盼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喊天节活动现场
在这段800多年的时间轴里,“喊天节”已成黄岗村特有的节日品牌,加之独具魅力的侗族大歌等其他民俗文化,古寨旅游焕发新机,每年迎来各地游客参观、体验。
2013年,双江至黄岗旅游路开通,与此同时,通往黎平县城的厦蓉高速也投入使用,到2014年12月贵广高铁全线通车,黄岗村成为连接黎平肇兴侗寨、从江小黄侗寨、占里侗寨、芭莎苗寨旅游一线的中心村。
“每次来黄岗聆听侗族大歌,我都被独特的传唱方式所震撼。从事民族文化研究30余年,我每逢假期都会带朋友到侗寨采风,在黄岗,我可以找到很多需要的素材。”来自广东的游客陈明丽说。
侗族大歌传唱现场
随着旅游的深入开发,黄岗村的发展越来越好。2016年,黄岗村被评为3A级景区,在网络平台助推下,古寨知名度越来越高。在众多旅游项目和企业的扶持下,公共停车场、观景长廊、禾仓酒店、生态廊道、寨内美化工程等一批批旅游项目相继落地,黄岗村从基础设施薄弱的古寨,蜕变成生态宜居村,旅客接待能力明显提升。
侗寨颜值与气质并存,村民变民宿“老板”。前些年,村民吴成龙把自家闲置的老房装修成“农家乐”,为游客提供酿农家酒、住农家屋、品农家菜的农家生活体验。
“游客想吃鱼就带到田里抓,想吃菜就到园里摘……”吴成龙还为游客提供自己动手学做地方特色美食的体验,让前来旅游的游客深度感受侗寨民俗生活。
在黄岗村,像吴成龙这样吃上“旅游饭”的村民不少,村民把自家闲置老房改造侗家小院、摄影之家、丹丹旅馆、月也学堂等充满民俗体验、满怀乡愁的主题商店,借助传统民俗文化资源,释放民俗文化的经济能量。
神秘黄岗航拍
2016年,4G网络畅通给村里发展带来新机遇,年轻人返乡创业成为热潮,侗寨增添了新活力。
90后的吴金龙、吴德珍和吴连心三兄弟,是当地具有代表的“南漂青年”。一次偶然的机会,他们看到家乡的小伙伴将生活视频放到网络平台上,获得网友纷纷点赞,于是萌生新想法。2016年5月,三兄弟回到家乡,合伙开办侗族大歌主题客栈,组建侗歌表演队,通过互联网推广自己的客栈和侗族大歌,带动村里20多人就业,客栈一年经营下来有近30万元收入。
村民张译心利用网络平做起侗寨网红主播,为家乡父老售卖农货。视频号一开播就有上千人来访,一个小时不到,便卖出了100多单农副产品,侗寨腌鱼、糯米、韭菜等产品远销广东、浙江、福建等地。
“黄岗最吸引游客的就是我们的民俗文化旅游。每年我们举办侗族大歌、喊天节、抬官人等民俗文化活动时,都会吸引八方宾朋前来鉴赏。”该村驻村第一书记张建说,下一步,黄岗将依托自身独特的民俗文化活动,创新活动形式,为侗寨激发新的经济动能。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策划/尹长东 李玲 杨红 莫欣欣
执行/王军 通讯员 吴光辉
视频 黎平融媒体中心提供
编辑 李贝多
二审 张婷
三审 闵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