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合肥市以打造数据能力为核心,搭建国内首个数字化城市中台,形成高效的数据整合能力,数据应用场景不断拓展,数据赋能便民惠民,新型智慧城市建设正在全面提速。
汇起来
数据归集有力度
“西菜市一家烟酒店门口下水管道堵塞。”8月17日上午11时,庐阳区龚湾社区网格员王蕾将这一事件上报至智慧庐阳平台街道指挥中心。因超过街道处理权限,该平台将该事件上报至区指挥中心,由区指挥中心向区直部门进行流转。次日上午9时29分,庐阳区园林绿化管理中心安排专人对堵塞的下水管道进行疏通修复;9时35分,修复后的照片上传至智慧庐阳平台。
“该平台打通社区事件处置通道,明确事件办理闭环流程,优化网格员事件上报和处置操作。”三孝口街道网格中心负责人胡义宏说。据了解,围绕发展数字政务,庐阳区将11家区直部门的业务系统进行分层整合、集中管理,实现信息互联、数据共享。
近年来,合肥市积极创建数据资源管理体系,印发《合肥市政务数据资源共享开放管理办法》,明确数据归集、共享、开放、应用、安全、存储、归档等责任;分层级形成数据供需对接流程,针对重点工作常态化开展数据供需对接,依数据资源供需对接清单推动数据共享;印发《合肥市开展首席数据官试点工作方案》,选择信息化程度不同的6家市直部门和3家国有企业开展试点……
“在国内没有成熟可参考模式的情况下,创新全量归集工作思路,政务数据资源体系不断完善。”市数据资源局资源处处长张弓说。
治起来
数据治理有态度
税务机关通过调取房地产企业在房产局预售资金监管账户中的数据,堵塞税收漏洞,查补税款1.65亿元;一键调用申请办电所需电子证照,实现“零证”办电;企业登记“智能审批”,实现“随到随办、立等可取、秒批发照”……在政用、民用、商用等多个领域,合肥市大数据平台释放的“数据红利”随处可见,深刻影响着这个城市里的你我他。
近年来,合肥市一直深耕“城市大脑数字底座”,高标准开展数据治理工作,统筹构建数据安全体系,积极在全国率先开展“中台”建设。其中,基于全市统一的政务云“设施底座”,构建数据底座和能力底座,打通数据共享交换通道,促进部门间数据治理融合,以成熟的技术手段和统一的安全管控策略,形成信息、业务、技术能力;基于数据全生命周期的数据治理融合体系,建立1166个数据质量稽核规则和1010个数据质量评估规则,融合治理24个市直单位21.47亿条人口、法人相关数据,完善城市信息基础数据库等,助力精准治理……
构筑数据汇集总入口、数据赋能总枢纽、数据能力总平台,搭建国内首个数字化城市中台,合肥数据治理的创新之路从未停歇。截至目前,合肥市已经完成大数据平台、能力支撑平台、智能运营平台等基础性“数字底座”,打破了各自为政、接口重复、标准不一的传统模式,形成高效的数据整合能力,并基于合肥政务云打造责任共担、可信可控的数据应用安全机制与体系,保障数据安全。
用起来
数据应用有温度
“这款‘智慧快贷’好用,不仅额度充足,操作还十分简便。”小微企业主李其虎成功申贷后激动地说。李其虎在合肥经营一家电器公司,因没有合适的抵押物,申请到的信用贷款不能满足其融资需求。当他了解到这款有数据即可贷的产品后,点击申请,短短1分钟就到账96.6万元。
在数据提供部门和企业(个人)双重授权前提下,合肥市创新数据赋能金融模式,通过城市中台向银行开放标准化数据接口服务,企业或个人数据“可用不可见”,实现授信评估、审批、放款一体化网办。截至目前,合作银行累计达14家,“智慧快贷”“金农信e贷”等线上产品累计授信120多亿元,贷款100多亿元,贷款周期从平均5天缩短至最快3分钟。
近年来,合肥市开展数据基础能力提升行动,加速推进基础库、专题库、主题库建设,全面推广数据赋能应用。其中,全面赋能政务服务,向全市政务部门直接共享数据资源3494类、1860亿条次,通过数据资源开发的2989个信息能力,向不动产登记、住房保障审核、中小学报名等457个业务应用场景提供数据服务,有效助推政务服务事项实现“一网通办”“指尖办”。
除了赋能政务服务,合肥市还积极发挥数据要素为企服务的能力。2021年12月,合肥数据要素流通平台正式上线。作为全省首个数据要素流通平台,该平台重点打造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科研、金融四大应用专区,致力成为数据流通运营商、数据产品生产者、数据生态服务员。截至目前,该平台共有150家“数商”入驻,上线数据产品169项,累计交易额超3500万元。
数据汇聚,关键在治理,目的是应用。
“我市在全国率先开展数据全量归集,深耕城市大脑数字底座,全面拓展赋能应用,形成广覆盖、多渠道、智能化、个性化的数据服务体系。”市数据资源局负责人说,下一步将继续完善信息基础设施、整合更多社会资源、加快拓展重点应用场景,让城市更聪明一些、更智慧一些。(数合 本报记者 苏龙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