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宾名片
叶冬梅,博士,贵阳学院阳明学与黔学研究院专职研究员。
作为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从甲骨文到楷书,汉字绵绵数千年,却始终在动态的发展中。不同于世界上其他语言的拼音文字,每一个汉字似乎都来源于一幅美丽的图画,也都蕴藏着一个动人的故事。其形体独特、风骨卓然,集形象、声音和辞义于一体,在世界语言文字之林中独具魅力。
插画出自《陪孩子读诗经》
贵阳学院阳明学与黔学研究院专职研究员、博士叶冬梅就是一位汉字之美的捕获者。过去她被两广老家的方言乡音吸引,开始走上汉语言文字学的研究道路,最终在汉语音韵学领域生根发芽。她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对先秦汉语语音颇有研究。对于叶冬梅来说,那些躺在典籍里的汉字是无声的歌,是与古人的哲学对话。
活字造《诗经》栖鹏 设计
“你会发现古人和今天的婴幼儿一样,‘f’这个音是很晚才出现的。学术上称为:古无轻唇音。”说起汉字的音韵之美,叶冬梅喜欢从人的本能着眼,认为在中国古人类发展的过程中,首先是心中产生了情感,继而赋予这个情感一种肖似的声音用于表达交流,最后才落实到文字载体传递信息。“所以汉字的音韵和它的情感往往有着和谐之美,汉字的音韵中蕴藏着客观的自然与历史文化信息。同时,自然与人文不能分开,这好像不同民族因其不同的生存环境,产生了不同的文化,并有着不同的语言声音一样。”叶冬梅始终认为声音是自由的,但发出声音的同时,意义对人的心灵同样产生了碰撞。
诗经诗意 张存玫 画
叶冬梅在贵阳学院开设有《诗经》课程,她认为大学生们在领略文学之美前,首先要穿越古今语言的密林;而针对研究生的教学则提升到先秦思想文化。在《诗经》课程中,叶冬梅会引导学生们更加关注原始的词义、字音,通过对音和义的理解,找到隐藏在汉字背后的思想文化,再与同学们所研究的先秦哲学进行沟通。“在扫除了语言的藩篱后,学生们会很快进入古人的历史现场,古文献也会因此充满温度。”
下面,就让我们一起跟着叶冬梅的视角,从《诗经》叠音词中所传达的普通人的生活、情感所构成的时代图景,聆听汉字音韵之美。
桃之夭夭(yaoyao)
出自《诗经·国风·周南》里的《桃夭》篇。
高子晞画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这是大家都知道的一句:桃花开得灿烂,美丽的女子要出嫁,诗里蕴藏着古典婚礼中的文化礼仪。
但如果再细看这首古诗的起兴,它描写的是桃树,且是“夭夭”的桃树。
秋娘画
“夭夭”这个叠音词,古人解释为“少壮”,它所带来的声音形象是非常壮实、繁盛,所以诗中的桃树并不是老桃树,而是小桃树。小桃树开的花与老桃树、大桃树开的花的风格定然不同,小桃树开得鲜嫩欲滴,与诗篇中少女出嫁的历史场景生动地联系了起来。
殷(yin)其雷
出自《诗经·国风·召南》里的《殷其雷》篇。
自古流传,此诗的主旨为“召南之大夫远行从攻,不遑宁处。其室家能闵其勤劳,劝以义也”。
全诗三章,每章的开头均以雷声起兴。用“殷”来形容雷声,细心的读者便要探究什么样的雷声是“殷”?也自然会让人联想到“殷商”,所以“殷”在古代应该是一个很好的词,有深切、浓烈之意,又有“重大”的引申义。
于是,“殷其雷”是雷声的轰隆轰隆轰隆,在寰宇中滚滚而过,给人以宏大的震撼。当天上打雷的时候,对在外征战的亲人心中充满忧虑,天象的难测与人的悲欢离合也就连接了起来。
关关(guanguan)雎鸠
出自《诗经·国风·周南》里的《关雎》篇,“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高子晞画
此篇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据着特殊的位置,它是《诗经》的第一篇。可以说翻开中国文学的历史,首先遇到的就是《关雎》与其中蕴藏着的中正、平和之气。这种和谐的人伦之美既有男女之间家庭的和睦,更有个人对美好理想的追求,所谓“琴瑟友之、钟鼓乐之”。
插画出自《陪孩子读诗经》
回到“关关”这个叠音词本身,起篇什么都看不见,首先听到了水鸟“关关”的声音,于是水天合一的自然场景徐徐走来,个体身处于这样的场景中身心必然美好而舒适,整首诗都被笼罩在“关关”这一清脆、美好、自然、和谐的声韵之中。所以“关关”这个词实际上成了诗眼。
喓喓(yaoyao)草虫
出自《诗经·国风·周南》里的《草虫》篇,“喓喓草虫,趯趯阜螽。”与《关雎》有些类似,却没有中正、平和的气息。
诗经草虫周磊 画
从诗开篇的角度来说,也是声音先出来,是草间的虫子在“喓喓”地叫,喓在古代读音近似“ngao”,这个并不轻松的读音给人一种野生感,且细心的读者可能马上就会想:是谁在听这个野外虫子的声音呢?
这样一来,诗歌中作为主体的人的形象就出来了。那么这个人在野外听到虫子鸣叫,他所想表达的情感又将怎样呢?所以后面会有这么一句:“未见君子,忧心忡忡。亦既见止,亦既觏止,我心则降。”
眼前的历史场景,也许是在深夜,虫子喧闹、主人翁孤寂,从声音的角度,可以很快找到诗篇起兴与诗意的关系。
彼黍离离(lili)
出自《诗经·王风·黍离》,“彼黍离离,彼稷之苗。”
插画出自《陪孩子读诗经》
离离是庄稼生长的状态,形容长条的叶子下垂。从声音出发,古代汉语中以“l”开头的字,往往带有慵懒、随意、疏朗的意象。
所以,用“离离”来形容庄稼的生长状态,是重复而疏松,面对它的人则是“行迈靡靡,中心摇摇”,将人走路的慢与视觉上的松散、人的心神摇摆与农作物荒凉的摇摆联系起来了。
这首诗普遍被认为是周大夫行役路过宗周镐京,见旧时宗庙宫室遗址,黍稷茂盛,因悲周室颠覆而作。
蒹葭苍苍(cangcang)
出自《诗经·秦风·蒹葭》,这是一个名篇,也是中国古代诗歌缥缈一派审美的鼻祖。
高子晞画
“苍苍”一词,是青黑色,首先由芦苇的颜色带出水天一色的荒凉,由于此种特定颜色的引入,使得“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比起“彼黍离离,彼稷之苗”的视觉、心理感受更为空灵。
文、视频/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曹雯
视觉/实习生 李开祯祉
编辑/陈江南
二审/赵相康
三审/李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