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今年4月启动开展打击整治养老诈骗专项行动以来,贵州省各有关部门高度重视,纷纷拿出实招硬招,释放出了“零容忍”养老诈骗的决心和信心,迅速形成严厉惩治态势。目前,专项行动已取得阶段性成效,正处于全面纵深推进的关键阶段。

老人安则家庭安,家庭安则社会安。随着我国人口结构日趋老龄化,构建老年友好型社会已是一道“必答题”。打击整治养老诈骗,正是为了保护更多老年人的“养老钱”,保护更多老年人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为他们营造更加安全放心的社会环境。这是事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政治工程、民生工程、平安工程,具有深远现实意义,只有办好办实,才能回应群众的殷切期待。

反诈防诈,老年人是重点群体。有的老年人深陷“数字鸿沟”,对新媒体信息辨别能力弱,容易通过误点链接等方式上当受骗;有的老年人儿女不在身边,容易被骗子的“亲情攻势”打动,听见几声热情的“大爷大妈”,再拿点鸡蛋挂面之类的“赠送礼品”,就上了当;有的老年人知识储备薄弱,容易被贩卖焦虑,为各种挂着高科技名头的保健产品买单……不少老人一生省吃俭用,一不小心就可能被诈骗分子洗劫一空。谁家都有老人,谁都会变成老人,让老人免受养老诈骗围猎,直接关乎千家万户的切身利益。

养老诈骗手段五花八门,而且还在不断翻新升级。此次专项行动,贵州坚持宣传教育、依法打击、整治规范“三箭齐发”,正是为了凝聚最广泛的社会合力,共同打赢这场打击整治养老诈骗的“人民战争”。

宣传教育,重在“打疫苗”,让老年人自身增强反诈防诈意识,营造反诈防诈的浓厚社会氛围。要以老年人喜闻乐见的形式,生动呈现典型的养老诈骗“套路”,要天天讲、月月讲,讲案例、讲故事,增强老年人对养老诈骗的“免疫力”。

依法打击,重在“医沉疴”,让不法分子无处遁形。要按照“稳、准、狠”要求,将打击锋芒对准侵害老年人合法权益的各类诈骗违法犯罪,依法快捕快诉快判一批养老诈骗犯罪案件,让有关法律法规“长牙齿”,让不法分子付出代价。

整治规范,重在“治未病”,彻底铲除养老诈骗土壤。织密制度规范的“防护网”,是管长远的。要强化分级分类处置,健全完善行业监管机制、行刑衔接机制,完善相关法律政策,健全长效机制,让别有用心之人没有空子可钻。

打击整治养老诈骗不仅要有制度治理的刚性,还应有人文关怀的柔性。老年人对健康、情感等方面有较高诉求,加强社会关注和家庭关爱十分必要。社会各方和老人亲属要以亲情、温情、真情挤压不法分子的“行骗空间”,用细心、耐心、热心铸成反诈防诈的“情感护盾”。当爱老敬老护老蔚然成风,就能进一步筑牢全社会防诈反诈防线。

护住“养老钱”,守望“夕阳红”。享有安心、顺心的晚年,是老年人,也是全社会的共同期待。打击整治养老诈骗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不会一蹴而就,也不是专项行动结束后就可以高枕无忧。我们期待贵州各有关部门保持打击整治养老诈骗的高压态势,结合全省各地实际情况,对改头换面的养老诈骗新套路保持警惕、露头就打,既有“大局观”也有“微操作”,不断完善各部门各方面多方协作、多维合作,共同发力、久久为功的共同治理机制,筑牢老年友好型社会“老有所安”的安全防线。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何永利

编辑 王小婷

二审 何涛

三审 田旻佳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