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突破油茶种植后见效时间慢、管护成本高等问题,三穗县积极探索“油茶+”模式,以短养长、长中短结合,实现产业相融、管护双赢、一地多收,保障群众持续稳定增收。

4月19日,记者走进三穗县长吉镇赤瓦村油茶种植基地,放眼望去,连片的山坡上一行行油茶苗迎风摇曳;在油茶苗间,村民们正在移栽板蓝根苗,你挖坑我放苗,现场一片热火朝天的忙碌景象。

“我们年龄大了,也不能外出务工。自从村上建立油茶基地后,我们就来这里务工,一天也有100元,离家近还能有份收入还是很不错的。”今年65岁的赤瓦村村民郑茂元说道。

今年,赤瓦村共种植油茶700亩。到盛产期,每亩油茶挂果500-800斤,每亩纯利润收入在5000元以上,效益十分可观。然而,新栽油茶生产缓慢,至少需要4-5年,且早期丰产不强,经济效益不明显。

“为了能够提高土地利用率,油茶种植结束后,我们又进行了‘林间套种’模式,不仅提高油茶基地的土壤肥力,也可以改善油茶的生长环境。”三穗县长吉镇油茶种植基地负责人王运营说道。

林下套种忙,农民增收有希望。基地里,每天有50余名当地村民就近务工。

“6亩林地流转给合作社,自己又来这里务工,有‘薪金’+‘租金’来补贴家用,而且还学会板蓝根种植技巧,对我来说是双丰收啊。”长吉镇赤瓦村村民姚祖菊停下手中工作说道。

据负责人王运营介绍,目前基地套种了270亩板蓝根,一次种植采收三年,从采收茎叶到采挖鲜根,每亩产量可达4000斤,同时还与公司签订收购协议,茎叶0.6元/斤,鲜根1.2元/斤,并随时根据市场价格调整收购价格。

另一边,在三穗县款场乡良地村村民们正忙着挖沟、移栽板蓝根苗,大家三五成群、干劲十足,一株株板蓝根苗“站”满了山头。

据悉,今年三穗县款场乡良地村在800亩林下油茶种植基地里,套种了200亩板蓝根,预计年产收益20万元左右。

林下有产业,致富路子宽。三穗县积极拓展油茶林下特色种植空间,种植“林药”“林菌”“林瓜”等产业,努力探索农林业资源共享、循环相生、协调发展的绿色致富路。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蒋鸿琪

编辑 何涛

二审 杨韬

三审 闵捷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