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企业是数字经济发展的主力军,也是数字化转型的主战场。今年贵州省政府工作报告指出,完善中小企业梯度培育体系,争创一批国家级“小巨人”企业,培育省级“专精特新”企业100户以上。
截至2021年,我省“专精特新”培育计划入库企业1992家,获批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50家,省级“专精特新”认定企业139家。“十四五”期间,我省规划年均培育认定专精特新中小企业100户以上。
大数据赋能智能制造
今年一季度,贵州捷盛钻具股份有限公司迎来“开门红”,产值较去年同期增长超50%。得益于耗费上千万元对车间进行数字化改造,大幅提高生产效率。
贵州捷盛钻具股份有限公司车间内,工人正操控设备。
生产车间内,一名工人正操控数台设备,加足马力赶订单。“利用数字生产管理系统,科学安排工序、工时,生产成本降低,质量却更有保障。”贵州捷盛钻具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艾泽钟说,车间进行数字化升级后,自己更清楚产能、产量、各工序实时进度,订单交期更准确。
另一边,贵州航天电器股份有限公司“麻花针”生产线已经实现全自动化运行,产能大幅提升,从过去200万支/月提升到1600万支/月,今年预计将突破2000万支/月。
在贵阳永青仪电科技有限公司线束车间内,贴着二维码的物料盒正有序运转。得益于引入的“智能仓库”,二维码与物料盒一一对应,1名工人操控电脑输入编号便能快速找到物料,极大程度缩减人力物力成本。
过去,生产设备相互孤立,设备数据难以反馈指导生产,精细化管控难度大;现在,数据“孤岛”被打通,生产管理效率提升,订单转化率提高。在贵州,越来越多的制造业中小企业历经半自动化、自动化、数字化阶段,正逐步走上大数据与制造业深度融合发展的道路。
以平台支撑企业创新
贵阳火炬软件园作为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自成立以来培育88家企业,其中60多家得到贵州省高新技术企业认证,3家成功上市。“园区大都是科技型企业,提供数据服务,由于科技成果转化落地有相对较长的周期,大多企业都出现资金短缺的难题。”贵阳火炬软件园在孵企业服务部部长郑培廷说,通过定期组织银行征集融资,去年累计解决2200余万元融资难题。
去年数博会期间,园区企业贵州众享云软件系统有限公司接到不少订单,但项目研发、成果转化落地都需要大量资金支持,一度资金难以周转。“园区了解情况后及时协调,在园区的推荐下获批40余万元贷款,及时解决资金难题。”贵州众享云软件系统有限公司总经理刘新桥说。
贵阳火炬软件园的奋力前行,是以平台建设支撑小微企业创新发展的生动缩影。截至目前,我省共培育10家国家级、23家省级小型微型创业创新示范基地,39家省级产学研结合示范基地,新建5家国家级、20家省级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新建20家国家级、94家省级技能大师工作室,新建国家产业技术基础公共服务平台2家,为中小企业创新创业提供有力支撑。
贵州省中小企业发展促进会开展专项服务活动现场
贵州省中小企业发展促进会作为国家中小企业公共服务示范平台、国家专精特新企业服务平台,以“贵州中小企业‘专精特新’专项培育服务行动”为主题,持续深入开展“专精特新”培育专项服务活动。
3月25日,在贵州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的指导下,贵州省中小企业发展促进会开展“专精特新企业数字化转型”专题线上活动。通过解读“专精特新”政策、分析企业发展模式、分享企业智能运营案例等方面,帮助中小企业突破时间、空间、疫情影响等因素,多维度助力“专精特新”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
近年来,我省通过加强“专精特新”宣传工作,建立梯度培育体系,营造出浓厚的“专精特新”发展氛围。今年,我省共计有400余家中小企业申报“专精特新”认定,较2021年度申报企业数量有较高增长。“广大中小企业对走‘专精特新’发展道路越来越重视,对‘专精特新’政策越来越了解。”贵州省中小企业发展促进会副会长景蓉蓉说。
人才引进培养“两手抓”
在数字化转型的道路上,中小企业还面临一个人才缺乏的难题。相较大企业,受自身经营持续稳定性、薪资待遇、发展空间等因素影响,对高技能创新人才吸引力较弱、人才队伍稳定性不足。
3月28日,“筑人才·强省会”贵州商学院与贵州长通集团签署人才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双方将在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建设、人才招聘、人才培养、人才共享等方面开展深入合作,助力贵阳贵安“筑人才·强省会”就业创业行动。
工信部中小企业经营管理领军人才培训班现场图
贵阳市还聚焦重点人才、高校毕业生等人群,采取办活动引、搭建平台引、鼓励企业引等方式,以多方引聚,突出重点,加快各类创新人才提质增量。去年以来,引进各类重点产业人才和急需紧缺人才94人,遴选培养33名青年人才。
此外,贵州实施中小企业“星光”培训工程,累计培训1.5万人。推进企业与省内外高校合作开展“星光黔行·匠心铸梦”领军人才培训,累计培训1474人次。
培训班学员企业贵州夜郎蜂业科技有限公司推行人事管理制度改革,所有岗位进行绩效考核,奖励及问责与业绩直接挂钩。贵州省麻江县明洋食品有限公司借助培训班搭建的中小企业互联网营销宣传平台,通过“腾讯社交广告+邮政电商平台+邮政线下网点体验专区”的方式推销红酸汤产品。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桂榕
编辑 朱登芳
编审 孙晓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