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过80%的澳大利亚哺乳动物在世界其他地方都找不到。许多独特的标志性生物都面临着威胁。最重要和众所周知的威胁是入侵物种(例如猫和狐狸)和人类驱动的环境变化(例如土地清理和气候变化)。
(资料图)
入侵性病原体——寄生虫、病毒、细菌、真菌——通常很少引起人们的注意,但它们也可能对本土动物构成重大威胁。
以疥癣为例,这是一种影响世界各地哺乳动物的寄生虫病。在《生物学快报》杂志上发表的一项新研究中,我们报告了塔斯马尼亚中部裸鼻袋熊种群中爆发的疥螨病,导致种群数量下降了80%以上。
什么是疥疮,它来自哪里?
疥癣是由钻入皮肤的寄生螨疥螨引起的。这些螨虫很乐意感染许多哺乳动物,包括人类(在这种情况下,这种疾病被称为疥疮)。
研究表明,螨虫在世界各地的传播与欧洲殖民主义有关,尽管它们最初进化的地点尚不确定。在过去的230年里,螨虫可能多次被引入澳大利亚。
在澳大利亚南部,疥癣主要是野生动物健康的一个问题。对于裸鼻袋熊以及考拉和昆达袋熊(也称为西部棕袋狸)等其他一些物种来说,它可能是致命的。在澳大利亚北部热带地区,疥疮是一个重要的(尽管很少危及生命的)人类健康问题。
疥癣如何在独居袋熊中传播?
在某些动物中,当动物直接接触时,引起疥癣的螨虫会直接从一种动物转移到另一种动物。然而,袋熊相对孤独。除了交配之外,它们很少互相接触。
尽管如此,螨虫仍然通过“环境传播”传播。袋熊经常更换洞穴,通常会在一个洞穴中停留一到九天,然后再更换。
当受螨虫侵扰的袋熊留在洞穴中时,它会留下一些螨虫。研究表明,螨虫可以在洞穴凉爽、潮湿的土壤中存活5到16天。如果在此期间出现另一只袋熊,螨虫就找到了新的宿主。
袋熊与洞穴的比例可能是关键
当科学家研究病原体如何在动物之间传播时,我们通常认为这取决于相关动物的种群密度。在较高的密度下,个体动物接触的频率更高,因此病原体更容易传播。如果人口密度太低,病原体可能会“灭绝”。
然而,对于像疥疮链球菌这样的环境传播病原体来说,情况就不同了。在我们的研究中,我们发现即使袋熊种群密度下降,个体袋熊仍然会被感染和患病。
图片来源:Unsplash/CC0公共领域
我们的研究表明,每只袋熊的洞穴数量可能会影响它们在环境中遇到螨虫的频率。
由于受感染的洞穴是感染的可能来源,因此每只袋熊的可用洞穴数量应该是决定是否发生疥癣引起的种群数量下降的更重要的决定因素。
疥癣是一个多么严重的问题?
我们的研究是第三次正式记录的裸鼻袋熊数量因疥癣爆发而减少的研究。
这是否意味着裸鼻袋熊种群到处都受到这种入侵病原体的威胁,或者更糟糕的是,面临灭绝的风险?事实似乎并非如此。
毫无疑问,疥癣会给袋熊带来巨大的痛苦,也是一个严重的野生动物健康问题。然而,袋熊与洞穴的比例和环境条件等综合因素意味着,数量下降似乎只是偶然事件。
了解这种疾病的传播和影响并不简单,但越来越多的研究揭示了为什么有些袋熊种群没有感染疥癣,有些袋熊患病但数量没有减少,以及为什么有时有些袋熊数量会减少。
我们研究的另一个发现是疥癣导致人口减少风险的潜在指标。根据多项研究的系统人口调查,当超过25%的人口出现这种疾病的迹象时,这可能意味着人口可能会下降。
可以做什么?
有什么办法可以帮助袋熊和其他受疥癣影响的野生动物吗?对于个别袋熊和亚种群来说,答案是肯定的,但对于更大的规模来说,答案还不是。
在澳大利亚东南部,大量野生动物护理人员、康复人员和救援组织为裸鼻袋熊的福利做出了重要贡献。少数研究人员也在研究这个问题,袋熊的健康越来越多地得到州政府和工业界投资的支持,特别是在过去的十年里。
对袋熊的帮助主要是通过对圈养和野生个体进行治疗。
治疗自由生活的袋熊存在重大的实际挑战。为了提高成功的机会,决策必须基于数据并在所有利益相关者之间进行协作。事实上,过去十年通过合作、研究和参与取得了重大进展,使袋熊受益。
挑战也依然存在,例如确认偏差导致一些善意的野生动物群体使用比所需或推荐量高出许多倍的药物剂量来治疗袋熊疥癣。这可能会产生意想不到的结果,例如对袋熊的毒性、药物进入环境以及螨虫对药物产生抗药性。
澳大利亚农药和兽医管理局就授予袋熊疥癣管理许可证做出了重要决定。当局在做出这些决定时必须敏锐地解释证据的优势和局限性,并在需要额外专业知识的地方寻求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