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寒料峭,中午晒会儿太阳是种享受。不过你注意到了吗?2月的太阳有点“懒”:正午时刻总是推迟。这是为什么呢?
中科院紫金山天文台科普主管王科超介绍,所谓正午,是太阳来到正南方的时刻。大家一般以为,每天12点太阳会运行到正南方向,此时正午到来。但其实并不是这样。正午和12点之间常常存在时差,这与我们所用的时间系统有关。
“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自古以来,人们根据太阳的周日运动来安排生产生活。这种以真实太阳视运动为依据确定的时间系统叫真太阳时。但是由于地球轨道偏心率和黄道赤道交角的影响,真太阳时是不均匀的,无法满足现代人类对时间精确度的需求。为了得到一个更均匀的日常时间,人们假想太阳平均运动而得到了平太阳时。我们所熟知的格林尼治时间,又称为格林尼治平太阳时。
平太阳时与真太阳时之间存在时差,这个差值区间在负14分钟到正16分钟之间,正午的时刻也因此相应提前或者延后了。事实上,一年之中时差为零的只有4天,一般发生在4月16日、6月13日、9月1日、12月25日附近。2月的时差保持在极小值附近,即负14分钟左右。也就是说,最近是一年当中太阳推迟“值班”最久的一段时间。
随着技术的发展,人们计时的依据已经不局限于天文观测。目前科学上采用更为精确的时间体系:原子时。原子时以原子内部发射的电磁振荡周期为基准,是一种较为恒定、均匀的时制。国际单位制的时间单位“秒”就是以原子时来定义的,是三大物理量的基本单位之一。
“现在人们日常所用的时间与原子时相比,每1至2年会有大约1秒的时差,通过提前或后拨1秒来进行调整。”王科超说。
(来源:新华社)
【编辑:姚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