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讯(记者陈琳)8月30日,2023大学生国学文化交流会在孔庙和国子监博物馆彝伦堂落下帷幕。作为第九届北京孔庙国子监国学文化节的重要一环,交流会邀请了外国留学生代表参与,积极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在对中国传统典籍的钻研中推动中外文化交流互鉴,以时代精神激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生命力。

2023大学生国学文化交流会在孔庙和国子监博物馆彝伦堂举办。东城区供图

为期三天的大学生国学文化交流会共涵盖五大主题,其中包括1场中国古代服饰复原研究成果展示秀、2场主题讲座、20场传统文化主题报告,内容涵盖传统文化在高校生活中的创新应用、汉字认知的交叉学科探讨、先秦典籍的现代诠释、传统服饰与礼射中的礼文化、中国传统服饰文化的传承与创新等主题。


【资料图】

8月28日活动开幕当日,孔庙和国子监博物馆大成殿前,清华大学历史系教授廖名春为高校学生教授“揖礼”。揖礼是中国传统见面礼节之一,体现着君子敬而无失、恭而有礼的文化内涵。

交流会活动现场,中外语言交流合作中心新汉学博士雨果作报告。东城区供图

第一场交流会上,6位报告人基于儒家经典《大学》,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角度联系现实实际,阐发《大学》在高校生活中的创新应用,学习古人修身自省、自强不息的精神,助益自己“立大志、明大德、成大才、担大任”。

汉字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基本要素与载体,是沁入每个中华儿女的精神基因。本场交流会邀请了来自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上海交通大学、浙江大学、哥伦比亚大学等海内外名校的6位优秀学生,为参会者带来交叉学科视野下的汉字研究。交流会以与时俱进的时代精神,在新时代下从现代科学的角度去看待与挖掘古老汉字中蕴含的宝藏。汉字与前沿科技的融合,激发更多青年人关注汉字的热情,坚定历史自信与文化自信。

先秦典籍的现代诠释主题从先秦经典的具体文段出发,以深入浅出的讲述方式串联起不同典籍的概念。

中国有服章之美,谓之华;有礼仪之大,谓之夏。来自北京服装学院美术学院的蒋玉秋副院长、东城区图书馆副研究馆员谢大勇老师以及北京服装学院的学生团队为大家带来了中国古代服饰复原研究成果展示秀和报告演讲。参会观众在精美的华服展示与报告中感受到了中华服饰与礼射文化中“射不主皮”“正己后发”的文化内涵。

北京服装学院副教授沈飞作《传统工艺与现代生活》的讲座。东城区供图

传统服饰板块还邀请了北京服装学院王子怡、沈飞两位副教授,为大家带来两场主题讲座,讲述内容从服饰的演变到东西文化的交流碰撞,并围绕京绣探讨传统技艺的保护、传承与创新发展。

编辑 陈静

校对 李立军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