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

新京报讯(记者 彭镜陶)北京市市场监督管理局近日批准发布了《社会单位和重点场所消防安全管理规范》系列地方标准,包括通则、养老机构、大型商业综合体、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施工现场和密室逃脱类场所5部分。该批标准填补了本市重点行业消防安全管理的技术空白,将于2023年10月1日正式实施。

按照《北京市标准化办法》规定,市、区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统一管理本行政区域内的标准化工作;有关行政主管部门分工管理本行业、本领域的标准化工作的原则。北京市地方标准由市市场监管局负责项目的征集、立项、审查和批准发布,有关行政主管部门负责项目的提出、归口和组织实施。

《社会单位和重点场所消防安全管理规范》系列地方标准,结合不同行业或重点场所的使用功能、建筑规模、火灾危险性等不同特点,规定了消防安全管理的具体要求。系列标准将于2023年10月1日正式实施,标准填补了本市重点行业领域的消防安全管理领域的技术空白。

为了在今后几年圆满编制好该套系列标准,《社会单位和重点场所消防安全管理规范》确定第1部分为《通则》。《通则》主要围绕“制度驱动-质量控制-持续提高”的可持续发展模式,提出了适用于各类社会单位和重点场所消防管理工作的总则、分级管理、管理责任、管理制度与操作规程、管理内容要求。《通则》是各类社会单位和重点场所开展消防安全管理工作的基本原则、管理内容和工作方法,也是《社会单位和重点场所消防安全管理规范》系列规范的总体性和原则性要求,还是该套管理规范其他部分编制的指导性和规范性要求。

第2部分是针对养老机构的,北京市作为全国人口老龄化前沿城市之一,政府部门高度重视养老事业,积极探索推行多种形式养老服务设施,新生了大量养老机构。由于历史和现状等多种原因,受多种效益和因素驱使,目前北京市养老机构存在的消防安全风险隐患突出。考虑到养老机构服务对象特殊、人员密集、夜间疏散难度大等,规范中首次明确规定了养老机构的演练频次,消防安全重点单位应至少每半年组织一次演练,火灾高危单位应至少每季度组织一次演练,其他单位应至少每年组织一次演练,应对所有员工至少每半年开展一次消防安全培训。

第3部分是针对大型商业综合体的,集购物、住宿、餐饮、娱乐、展览、交通枢纽等多种功能于一体,且建筑面积达到四万平方米以上,即为北京市大型商业综合体。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北京市大型商业综合体不断出现,这些建筑已经成为我市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因为场景、用途复杂、产权单位繁多,大型商业综合体在火灾防控方面却存在较大的难度,因此首次要求大型商业综合体成立消防工作管理委员会,统筹协调火灾防控工作,加强多产权、管理单位间的沟通联系,促进其共同明确、共同履行消防职责,及时发现并处理存在的管理问题,保障消防相关工作顺利实施。

第4部分是针对城市轨道交通的,截至2022年底,北京轨道交通运营总里程已达1148公里,其中城市轨道交通783公里,市郊铁路365公里,总里程位居全国第一。接下来,北京轨道交通工程的建设任务仍然非常繁重。轨道交通的特殊性在于施工作业面大多在于地下,地下空间有限,事故发生后人员逃生、救援,相比其他场景都更加棘手。此前,没有针对地面下消防安全的规范,这是首次出台针对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地下区域的消防安全管理规范,要求将地面下施工区域和既有线路进行防火分隔,不应设置用于蓄电设备的充电设施等等。

第5部分是针对密室逃脱场所的,密室逃脱类场所指在特定受限空间场景内进行真人逃脱、实景剧本演绎等活动的场所,该类场所需进行场景建设、剧本演绎,参加游戏的人员能身临其境体验且需按指定要求完成任务得到线索才能从密闭空间离开,多指机械解码类和沉浸式体验类密室以及类似业态场所。北京市拥有上千家门店,并有持续增长的趋势。因为行业缺乏标准、场所所在建筑情况复杂、场所装修改造时常常忽略安全等,导致火灾隐患多,监管难度大。规范首次指出,密室逃脱场所不应设置在住宅建筑、彩钢板建筑、村民自建房、存储易燃易爆产品的场所和未通过消防验收的建筑等等。营业期间场控室应安排专人值守,场控室应对场所内每个房间进行全方位、无死角的监控,并能随时语音对讲。

下一步,北京市市场监管局与市消防救援总队将积极配合,推进消防安全管理标准专项行动方案实施,加快宗教场所、中小学校等重点场所消防安全管理的标准制定工作。组织协调各行业部门加强标准宣贯,做好标准实施,提升各行业、各领域、各单位消防安全管理水平。

校对 吴兴发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