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

北京日报客户端 | 记者 韩梅 作者 陈喜波

北京市高度重视大运河文化带建设工作,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效率推进。经过几年的攻坚克难,北京市大运河文化带建设取得了显著的成效,树立了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的“北京样板”,在国内外形成了良好的品牌示范效应。

北京市设有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组和国家文化公园建设专项工作组,以北京全国文化中心建设和北京城市副中心千年大计为抓手,以世界眼光、国际标准来谋篇布局,统筹规划。从大运河世界级文化遗产重要地位出发,根据国家颁布的《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规划纲要》,先后编制了《北京市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实施规划》《北京市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五年行动计划(2018年-2022年)》《北京市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保护规划》,形成“1+2”规划体系,全面推进北京大运河文化带建设。

重点突破,以点带面。北京市紧紧抓住“治水”这个着力点,实现了生态治理和文化建设两个方面的突破。对北运河、通惠河、萧太后河、坝河等重点河段进行综合治理,运河水源污染得以全面控制,基本实现河道水体全面还清。燃灯塔升级为国家级文保单位,八里桥老桥“退役”进入遗产保护状态,通州学宫的完整复建,长河万寿寺大规模修缮。

为了传承大运河文化,北京市组织各方力量,深入挖掘文化内涵,通过创新转化,实现了运河文化的有效传承和利用,如推出系列大运河题材文化精品力作,举办各种论坛和节事活动等。北京市在大运河畔的城市绿心森林公园建设了具有文化地标性质的图书馆、博物馆、歌剧院三大建筑,与北京城市副中心行政办公区隔河相望,一个彰显新时代的文化高地正在形成。近年来随着京津冀共建大运河文化带的发展,生态环境不断优化,文体休闲活动日趋丰富,三地人民获得感满满,幸福感骤增。

(作者为中国地名学会理事、大运河文化研究专家、通州区大运河文化研究会常务理事)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