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3日,北京市政协和北京市委统战部联合举办“加强‘三条文化带’保护与发展守护好千年古都历史文脉”议政会。与会委员、专家们聚焦“三条文化带”保护与发展建言献策。

市政协连续7年关注“三条文化带”保护与发展


(资料图片)

北京“三条文化带”——大运河文化带、长城文化带、西山永定河文化带,是北京文化脉络乃至中华文明的精华所在。2017年发布的《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16年—2035年)》将“三条文化带”列为北京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体系的重要内容。

市政协连续7年持续关注“三条文化带”保护与发展,开展系列调研,提出相关提案120余件。今年,按照市委确定的年度重点协商议题,市政协联合市委统战部,围绕“加强‘三条文化带’保护与发展,守护好千年古都历史文脉”议政建言。

北京市政协教卫体和文化文史委员会主任陈冬进行调研情况汇报时表示,调研组认为,必须挖掘“三条文化带”中的古都文化、红色文化、京味文化、创新文化内涵,研究“三条文化带”独特文化价值、历史底蕴。深化文旅融合,打造融文化、生态、休闲、健身、旅游于一体的精品项目和线路,推动“三条文化带”高质量发展。坚持科技赋能,发挥科学技术对文化遗产保护与发展的支撑作用,不断拓展文化遗产数字化和展示传播水平。

民盟北京市委建议,推动东胡林遗址考古成果转化

各调研小组和专家学者也聚焦“三条文化带”保护与发展建言献策。民盟北京市委副主委、北京大学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教授鲁安怀称,东胡林遗址位于门头沟区斋堂镇,在此考古发现的古人类遗骨和农作物遗存,承载了我国新石器时代最为丰富的文化内涵。发掘出土的小米、黄米遗存距今1万年左右,在全世界独一无二,为探讨我国农业起源提供了极为珍贵的实物证据。

然而,东胡林遗址自1966年发现至今,遗址保护和开发利用工作进展缓慢,遗址的抢救性保护迫在眉睫。

民盟北京市委建议,将加强东胡林遗址保护纳入全市重点工作,将申报晋级全国重点文保单位列入近期重要目标。对外讲好东胡林人故事,扩大中华优秀文化国际影响力,增强国人文化自信、历史自信。

同时,加强对东胡林遗址利用专题研究,推动考古成果转化,以文化造福门头沟高质量发展。积极争取国家支持,扩大遗址发掘范围,丰富遗址文化内涵,为建设国家级文化遗址公园和主题博物馆奠定良好基础。

民进北京市委建议,制定“三条文化带”文物数字化标准规范

民进北京市委会资源环境委员会委员、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高级工程师万金红称,深厚的人文背景和人才优势使北京文物数字化保护走在世界前列,已有200余家备案博物馆开展展品数字化和数字场景建设工作。但“三条文化带”建设涉及地域大、牵扯部门多、具体工作繁杂,现有文物数字化保护工作与实现古都历史文脉传承目标仍有一定差距。

比如在技术上,标准规范不统一、产品整合难、跨学科研究不深入。应用上,数字知识产权保护难,数字化产品泛娱乐化倾向明显。

民进北京市委建议,优先开展长城、大运河等世界遗产数字化保护关键技术攻关与示范,培育构建文物数字化产学研协同发展模式;制定发布“三条文化带”文物数字化标准规范,推动文物数字化资源共享,实现与北京城市数字孪生平台对接,打造沉浸式文化体验。

同时,加强文物数字化成果的管理和利用。确定文物数字化原始成果保护原则,优先制定“三条文化带”文物数字化成果侵权损害赔偿制度,保护文物数字化知识产权。

致公党北京市委建议,创设“北京大运河非遗之路”旅游线路

北京市政协常委,致公党党员,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导杨利慧称,北京大运河文化带不仅拥有大量物质文化遗产,也拥有十分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目前流域内共有花丝镶嵌制作技艺等国家级非遗项目89项,通州运河船工号子等市级非遗项目220项。

不过,课题组在调研中发现,与运河相关的一些非遗,例如“大运河的传说”,在当代社会中讲述场合日益减少,面临传承危机。现有的各类线路规划和文化活动中,非遗融入旅游的程度明显不足,其丰富性也远未得到充分展示。同时,传承人适应旅游消费市场的能力有待增强。

致公党北京市委建议,促进非遗以多样化方式重新融入当代日常生活。用好“北京国际非遗周”平台,强化大运河文化带的整体统筹建设。

创设“北京大运河非遗之路”主题旅游线路,将大运河文化带所涉及的、特别是沿线具有较浓郁运河特色的非遗项目与周边场馆景区结合起来,将非遗活态展示有机融入当代公共文化空间。

建设“北京大运河非遗传承人口述史影像数据库”,对一些面临断代危机的运河非遗项目及其传承人进行抢救性影像记录,为首都以及人类运河遗产的研究和保护提供重要的数字化档案。

同时实施北京大运河文化带非遗传承人专项研培计划,帮助传承人开拓眼界,加强创新能力。

新京报记者 张璐

编辑 樊一婧 校对 刘军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