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资料图)

北京日报客户端 | 记者 牛伟坤

邀请科学家走进校园,传递科学家精神;带领学生走进中国科学院科研院所,近距离了解科学家的工作内容,感受科学家的家国情怀;初中每个班级与一个研究所(或所中的研究室)建立常态化联系机制……北京市“大思政”背景下“三全育人”体系构建与实践探索研讨会日前举办。中国科学院附属实验学校分享了该校统筹校内外资源、深化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的实践。

该校党委书记牛辉刚认为,全员育人意味着必须动员所有与学生日常生活有接触的人员参加,不仅有老师、家长,也有学校的保安、保洁、工友,还有与学校发生教育关系的社会组织、资源单位、公共机构的相关人员。全程育人必须遵循教书育人规律和学生成长规律,做到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力求时、度、效的有机统一,实现稳、准、深的无缝衔接,满足不同时段、不同群体、不同诉求学生的发展需要。全方位育人,旨在激发和凝聚体制原力、机制活力、要素潜力,彰显教育伟力,形成全社会、全机制、全时空、全要素的同心同德、同向同行的“系统育人”大格局。

他介绍,作为中科院的附属学校,该校充分挖掘了中科院的德育资源,建立了小初高科学家精神学习体系,在鼓励学生们学习科学、勇于探索的同时,引导他们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涵育爱党爱国爱科学的情怀,培养坚持不懈、求真务实、敢于创新的科学品格。学校还以科学家精神的传承为重要内容,与周边10余个科研院所、驻区单位、社区党组织建立“党建共同体”,充分运用中科院红色资源,邀请科学家进校园,传递科学家精神;邀请科普报告团进校,传递科学知识、讲述科学方法;邀请家长进校园,开办“家长大课堂”;带领学生走进中科院科研院所,近距离了解科学家的工作内容,感受科学家的家国情怀等。

今年学校又以初中为试点,通过“区域党建共同体”开展了“一班一所”的协同育人研究工作,即一个班级与一个研究所(或所中的一个研究室)建立常态化的联系机制,基于初中教材中的科学家精神,联系这个所(室)的研究工作,开展多学科融合学习,并开发校本课程。未来,这种机制将在全校班级实现全覆盖。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