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日报客户端 | 实习记者 何蕊

社区里的小花园旁,紧挨着装着汽车充电桩的小停车场,之间仅隔着一条小道,看着孩子玩耍的家长们不得不自觉当起了“隔离围栏”;小区道路即便人车分离,骑自行车和送外卖的电动车却横冲直撞,家长大多紧紧拉着孩子的手,或者让孩子走在自己内侧;社区花园的木质围栏设计成箭头状,好看但危险,孩子不小心摔倒容易划伤……近日,记者走访了西城区、丰台区、房山区、海淀区的近10个社区,发现一些社区不起眼儿的细节,让小朋友感到“不友好”。市民刘女士说:“有时候成年人觉得很正常的设施,对小朋友就不够友好了。比如大多数社区都只有成人锻炼的活动设施,却没有儿童活动设施。”


(相关资料图)

不过,这种情况正在改变。西城区、海淀区等的一些社区里,设计师尝试让孩子参与设计,用儿童视角重新布置细节,让小居民可以在社区里玩得安全又痛快。

社区儿童在花园中观察植物生长

孩子给汽车“让行”

周六一早,家住西城区陶然亭街道的小学生瑞瑞和邻居相约,去陶然亭公园滑旱冰。瑞瑞的父亲刘先生说:“我们家长也得跟着早起。其实小区里本来规划了儿童活动空间,小广场挺宽敞的,孩子们可以滑旱冰、跑步、捉迷藏。可惜两年前,小区改造,儿童活动空间逐渐被汽车霸占了,孩子们想活动一下,只能去公园。”

刘先生居住的社区有10余栋居民楼,原本有两处小广场,可以供儿童玩耍。其中一处位于小区中心,四周种着绿树花草,一派生机盎然。然而如今这里安装了两排电动汽车充电桩。除了有正在充电的汽车,还有十几辆电动自行车也插空停在充电桩旁。

社区志愿者王女士是老住户,她说:“原先,我们一帮老人也喜欢搬个板凳,坐在小广场旁边聊天,还能顺带手看着孙子孙女玩耍。现在肯定不能让孩子来了。一方面是因为有汽车不时经过,怕小孩子跑跑闹闹不留神,发生危险。另一方面,电动自行车太多了,停得歪歪扭扭,不留神再绊一跤。”

她指着充电桩抱怨:“两年前安装的,车越来越多,哪儿还能让孩子来玩啊。”

另一处小广场被侵占得更严重——约20平方米的空场里,塞着好几辆电动车,还挤下了两辆老年代步车。仅剩下的空隙里,居然摆着居民的花盆。

记者走访时发现,类似儿童频繁给汽车让行的情况,发生在很多社区。比如在房山区东风街道,一栋居民楼前,原本有一条宽度约3米的通道,虽然没有施划停车位,但道路一侧常年被征用成“路侧停车位”。单元楼门前,居民谷先生带着孙子跳绳,不时上一步、下两步,左让、右侧,躲避行人和车辆。他抱怨:“社区活动空间本来就少,孩子有需要练习跳绳,只能我时刻跟着,不错眼珠地盯着。小孩儿确实争不过小汽车。”

在木樨园附近的一处社区,“停车场”几乎将小花园包围了。一位居民说:“因为周边有绿篱,车停不进来。但有时候不自觉的人把车堵在小花园入口处,孩子们需要侧着身子,从车缝儿里挤过去。而且周围都是车,家长一般都会站在路边当‘围栏’。”

孩子抱怨社区“没趣儿”

“在社区里没什么可玩的。偶尔小广场有活动,都是我爷爷奶奶去参加。”乐乐住在东城区,他抱怨,“我们社区里组织的活动,基本都是给大人的,我唯一能参加的就是捡垃圾。实在没意思。”

住在广安门附近的张先生说:“每次和我儿子说,你去找小伙伴下楼玩会儿吧。他都一摆手,拒绝我。再问,就是楼下没什么可玩的,不如跟家待着。”

张先生住在一个老社区里,没有安装运动设施,人车也不分离,小花园空间有限。“孩子嫌弃跑不开,所以不愿意下楼。”他说,“以前小区里有一些运动设施,孩子们也会玩。可能考虑到不安全,后来设施被拆除了。”

“没意思”“没得玩”,记者采访过程中,很多小朋友如此抱怨。在他们眼中,社区里缺少自己能参与的活动,能玩的设施。一位小学生说:“只有学校有要求的时候,爸爸妈妈才会带我参加一些所谓的社区活动,基本不用我动手,我只负责拍照片就够了。这种走形式,我不喜欢。”

“我和小伙伴在社区小公园里挖土玩,挨说了。说我们不爱护环境。”帅帅上小学二年级,他挺不理解,“可是花园里没有别的可以玩,我们特意选了没有长草的地方挖土,也不行。社区里确实没什么意思。”

在丰台区马家堡附近的一个社区里,可供居民散步的小广场没有围栏,与社区外的人行道高差约有半人高。不少上班族懒得走小区正门,就从小广场直接跳到步道上。记者观察了10分钟,3名穿着校服的小学生把这里当成了“游乐场”,模仿大人的样子跳下来。有一个小学生跳下后没站稳,直接跪倒在地。

“我们多次劝阻这帮年轻人不要冒着危险走捷径,怎么说都不听,还给孩子们带偏了路!”社区志愿者孙奶奶说,“小孩子没有轻重,把蹦下来当游戏,容易受伤,太危险了。”

即便是在孩子们眼里“没意思”的社区里,家长们也不敢轻易放开手。有的家长抱怨,社区内没有游乐设施,孩子在家门口玩什么确实是个问题。

邀儿童参与打造适儿社区“样板间”

2021年,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门联合印发《关于推进儿童友好城市建设的指导意见》,如今一些儿童友好社区正在北京落地。位于海淀区学院路街道的富润社区就是其中一个。

该社区居住着1061户居民,18岁以下儿童有近500名。周末,富润社区西侧的一处儿童游乐活动场所正热闹,滑梯、秋千、跷跷板、弹簧摇马等应有尽有,一片欢声笑语。家长们三三两两地在场地周围聊天,显得很放松。

“我们在选择设施时,尤其注重了安全性,从细节注意,防止孩子不小心磕碰发生危险。”富润社区书记张俊华手一指,“滑梯转角处、摇摇马和跷跷板的扶手处,这些边边角角都特意跟厂家说做了圆弧处理。”

走进儿童乐园,脚感硬中带绵。“地面做了特殊设计,全部铺设海绵软垫,孩子玩耍免不了磕碰,软垫可以起到缓冲作用。”张俊华补充,社区还会定期请清洁人员,更换清洗软垫。

富润社区里还有不少从儿童视角设计的细节。“去年有一阵,我们发现社区里的土地被挖了很多小坑,观察发现是小朋友们做游戏时候挖的。和他们聊了聊,发现大家特别希望亲近自然。”张俊华说,这个小发现推动了社区的花园改造。

花园改造的设计师,包括社区里的孩子们。社区工作人员挨家挨户敲门,发放调查问卷,了解孩子们想认识的植物、想在花园里做的游戏,家长们也热情高涨,积极参与花园改造。张俊华举例:“有好几位家长反映,孩子平时连蒜苗、韭菜等都认不清楚,提出能否在花园中给孩子创造机会,认识更多的农作物。最终经过设计,我们采纳了这个建议。”

历时约1年,这处“社区里的大自然”改造完成。孩子们制作蚯蚓塔、昆虫屋,了解堆肥的原理,锻炼动手能力;观察花园里的一草一木,记“自然笔记”;种植农作物,体验春耕秋收;采集植物制作标本,在各楼的楼门处展示……居民民张女士欣喜地感受到了女儿的变化:“孩子以前比较内向,在家就是捧着手机看,现在一放学赶紧写作业,就盼着下楼和朋友们玩,性格也变得开朗很多。”

社区儿童采集植物制作标本,在楼门处展示

不仅这一个社区,一些西城区、海淀区的街道也邀请孩子参与社区设计。有的社区征集孩子们的想法,开设了跳骚市场、美食街等特色主题活动,丰富儿童的课余生活。还有的社区在地面上区分涂上了孩子们喜欢的颜色,凸显慢行步道,形成了安全的上下学路线。

“让儿童参与社区决策,设计理想中的家园,他们在日常生活中也会更加爱护这里的设施和环境。”张俊华笑着说,现在很多社区都在做适老化改造,儿童友好社区建设让社区意识到,适儿化改造同样重要。“蹲下身子倾听孩子们的声音,这件事特别有意义,我们会一直做下去。”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