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妈发现最近在北京市丰台区某小学上四年级的贝贝特别喜欢学习,一有时间就嚷嚷着要回屋里温习功课,直到有次她进屋后才发现,孩子感兴趣的原来不是学习教材,而是一款名为磁性笔的文具。

炫彩的外壳、14节可随意拆卸的磁环、外带10枚尺寸不一的磁性钢珠,贝贝可以用磁性笔的这些配件变幻出宝剑、小狗、机器人等各类造型。


(资料图)

记者注意到,磁性笔近期售卖火热,相较线下文具门店,电商平台是主要销售渠道。但在销售火爆之余,其背后存在的安全隐患等问题也不容忽视。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刘俊海在接受《法治日报》记者采访时指出,文具功能越多、配件越复杂,就越会增加儿童使用时的安全风险。此外,针对此类学习功能并不强的文具也应提高警惕,文具本真应是为学习助力,而当前售卖的很多猎奇文具恰恰本末倒置,容易引发儿童攀比、上课不集中等问题,应警惕文具“玩具化”现象。

磁性笔瞄向未成年群体

“这是一支只有‘学霸’才能玩转的磁性笔,平时‘伪装’成写字顺滑的水性笔,发挥出你无尽的想象力,就可以组装出各种有趣的造型……”

在短视频平台输入“磁性笔”关键字,立刻就会出现大量相关产品介绍和使用教学等视频作品,磁性笔俨然已成为文具界的“新晋网红”。

近日,记者走访了几家学校附近的文具店,店家表示店内暂时没有这种磁性文具售卖,这类文具可以去网上购买。

在某电商平台,记者发现有大量磁性笔、磁吸笔等磁性文具出售,价格大约集中在10多元到30多元这一区间,有些销量火爆的店铺30天内能售出上千件产品。

“钢珠与磁环相互吸引,磁环与磁环之间同性相斥,异性相吸,快利用这些原理来创造不同玩法,释放压力吧!”记者注意到,售卖店铺大多在极力宣传磁性笔的玩法乐趣,以及减压功效,但对于产品的适用年龄却并未作出明确标识。

据上海市市场监管局产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处副处长周佳介绍,此类磁性网红产品,通常是作为一种成人解压玩具问世,但由于不正确的宣传和引导,导致当前使用者出现低龄化趋势。

记者发现,多家售卖磁性笔的店铺都将开发儿童智力、提高孩子创造性等作为产品卖点,在宣传时将磁性笔的受众群体瞄向了儿童。

从店铺评论区内也不难发现,很多消费者都是为儿童选购此类磁性笔产品,不过也有家长提醒磁性笔配件小而多,而且易掉,要特别注意防止孩子误吞。

这样的担忧不无道理,此前就有媒体报道,一名12岁男童因为误吞磁性笔导致腹部疼痛,所幸就医及时,通过消化内镜取出了多节磁性笔零部件,但磁性零件仍然对孩子的胃黏膜造成了损伤。

磁性文具安全隐患较大

针对此类磁性文具的安全问题,上海市市场监管部门近日发布风险监测通报,称由于磁性笔存在较多安全隐患,不适合14岁以下儿童及中小学生使用。

据介绍,上海市市场监管局此次风险监测网购的磁性笔共涉及16批次产品,共分为三类,一类是百变的磁性笔,第二类是塑料的转转笔,第三类是磁性钢笔,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依靠磁性非常强的磁力珠来变换造型。

经专家评估认为,参考玩具产品强制性国家标准的规定,磁性笔普遍存在高磁通量的磁性小零件,不应提供给14岁以下的儿童及中小学生使用。如果儿童连续吞入几颗进入肠道内,导致零件在肠道内相吸,就可能造成肠穿孔、肠阻塞等情况。

除了细小零件可能带来的安全性问题外,在调查中,一位文具店店主向记者透露,文具实体店内所售文具基本都是品牌产品,而类似磁性笔这类文具大多由不知名的厂家生产,有些甚至属于“三无产品”,他们并不敢进货。

记者发现,某电商店铺售卖的一款价值为35元的磁性笔,其包装盒上除了印有“Magic pen”英文字样外,并无任何生产厂家信息及产品使用说明等具体信息。

对此,刘俊海指出,产品质量法第二十七条对产品包装作了明确规定,要求产品或者其包装上的标识必须真实,要有产品质量检验合格证明;有中文标明的产品名称、生产厂厂名和厂址。此外,对于使用不当,容易造成产品本身损坏或者可能危及人身、财产安全的产品,应当有警示标志或者中文警示说明。

“类似磁性笔这类磁性文具,零件细小,极易导致儿童误吞食等风险事件发生,必须要有警示标识。”刘俊海表示,当前电商平台售卖的磁性文具大多没有明示商家品牌,也无任何公示的产品质量安全标准等具体信息,这些行为都涉嫌侵犯了消费者的知情权和公平交易权,电商平台应当压实平台责任,对此类产品销售严格监管,规范商家经营行为,对不合格产品要及时下架并协助相关部门予以治理。

需警惕文具“玩具化”现象

事实上,除了磁性笔外,近年来有关学生文具的报道不时见诸报端,文具盲盒、变色书签、创意笔袋……各式各样的猎奇文具层出不穷,有些不仅存在安全隐患,还有可能助长学生们的攀比之风。

记者注意到,当前一些文具品牌会将同一种类产品略作区分后分成多版本出售,虽然产品价格之间相差并不太大,但生产厂家却用“普通款”“轻奢款”等字样将极其相似的产品划分了高低等级。

在刘俊海看来,这种行为极易助长孩子的攀比风气,养成不良的消费习惯,进而将学习工具变成“炫耀”工具。

此外,刘俊海发现,当前文具“玩具化”问题愈演愈烈,商家一味追求创新,吸引消费者购买,却忽视了文具辅助学习的本真。

北京市大兴区某小学教师梁旭对此深有感触,她发现“玩具化”的文具在低龄学生中极受欢迎。有的男生使用的铅笔盒带有密码开启功能,有的甚至还带有对战棋盘;有的女生使用的减压笔或笔记本,用记忆海绵材质制作的卡通形象过大,既影响正常书写,也容易令学生分神。

“学生尤其是低龄学生自控能力较差,上课时很容易就会被这类玩具化的文具所吸引,分散注意力,影响听课效率。这类猎奇玩具也可能加剧学生间的相互攀比,不利于树立正确的消费观、价值观。”梁旭说。

刘俊海也提出,文具厂商进行产品创新无可厚非,但应当真正从儿童消费者着眼,不能一味博眼球,谋盈利,要在文具本身质量上下功夫,警惕文具“玩具化”现象,让文具真正回归助力学习的本真上来。相关部门也应加大线上线下的巡查监管力度,发现有可能对未成年人造成不良影响的文具应及时予以治理。

作者|法治日报全媒体记者赵晨熙

来源|法治日报

编辑|王芳朱晔罗琪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