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北京门头沟雁翅镇田庄村发展“红色旅游+精品农业”

“做给农民看,带着农民干,帮着农民赚。”每天清早开车出发前,寇红艳都会看看合作社外墙上这三句话。虽已开春,北京门头沟西部深山区的晨风仍冷,连打几次火,车终于发动了。“走!”58岁的寇红艳脚底下给油,直奔雁翅镇。

门头沟雁翅镇田庄村,距离北京城区七十多公里,距离雁翅镇中心区域也有二十来公里,这位农村合作社的当家人带着两位员工一大早去干什么呢?原来,她们是去取快件,服务的对象就是全镇和周边村子里的父老乡亲。


(资料图片)

寇红艳(右)给村民送快件。本报记者 王海欣摄

山乡快件里出现“高端”猫粮

山路难行,村民年长,寇大姐成了山村和外面世界的联络员。她乐此不疲地干着,慢慢地,发现了一些让她“吃惊”的新苗头。

寇红艳一行每天带回的快件在400件上下,基本都是一传、一递,就放进后备厢。可有一次,一个包裹差点让她们失了手。

“一提觉得挺压手,赶紧叫我们男同事给接过去了,还以为是什么大件呢。”比着快递单一对,寇红艳才知道,这是田庄村的李大姐买的两袋猫粮。

“我的第一反应是信息弄错了,咱农村养猫养狗大多是放养,咋还吃上百十来块钱一袋的高级货了?”再三核对无误,寇红艳“一阵风”回了村,敲开了李大姐的家门。

“没错,就是我的,这是我家俩猫一个月的口粮。”看着寇红艳的表情,李大姐不慌不忙道出其中原委。自己50多岁,儿女在城里上班,全家靠着两只小猫活跃气氛。她曾经确实是放养过猫,那时别说买猫粮,连猫粮长什么样都没见过。

对于当时的田庄村来说,这并不奇怪。2018年以前,这里顶着低收入村的“帽子”,800多户籍人口中,有277人年平均收入不足11200元。人还没吃好呢,哪里有多余的钱买猫粮?

乡村振兴战略开辟富农之路

2018年,为了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中央和北京市相继出台文件,除了人居环境治理、基础设施建设外,加快农村产业发展也是重点。

这一年,田庄村2000多亩荒地被纳入“百万亩造林”工程,随后,雁翅镇又成立了集体林场,村里将近20位村民成为林场工人。与此同时,在门头沟区政府和雁翅镇政府的帮助下,田庄村扩建了京西第一党支部纪念馆,并在它的边上修建了崔显芳烈士纪念馆。

一条红色“基因”搭配绿色生态的脱低富农之路在乡亲们面前逐渐清晰。为了接待城里客人,废弃村院变民宿。除了销售自家地里的苹果和香椿,李大姐还当起了民宿管家,应聘了村里的护林员岗。旅游旺季,她还会拿起喇叭,到崔显芳烈士纪念馆里客串讲解员。

事多了,人开朗了,李大姐的荷包也慢慢鼓起来了。和她一样,2020年,田庄村277名低收入农户全部脱低,全村人均年收入达到17000元。

自那时起,智能手机、高级床垫、水电褥子和成品猫粮逐步取代了桌布、背心、牛仔裤和老年手机,成了寇红艳快递车上的“常客”。

“我们送快递有微信群,一开始大家一水儿老人机,连微信都没有。现在不仅每家都入了群,看见别人家买了稀罕物,还打听呢,变着法地想找齐。”寇红艳说。

村民变“村播”带火网红果

眼看着乡亲们学会了点赞、网购、拍视频,寇红艳又琢磨开了致富新招。在她的合作社里,有一间屋被专门腾出来,每天都有专人打扫,挂牌“直播间”。

直播间里,设备一应俱全,可直播人却不是网红,而是各村的“村播”。

从2021年9月开始,饮马鞍村的村民杜翠芝就跟着寇大姐在这里直播。到去年年底,来过直播间的果农超过100位,能独立开播的“村播”超过20位。

在智能手机的加持下,她们还拍起了短视频,要把自家的苹果变成网红果。如今,杜翠芝自己就有粉丝5000多,短视频下的留言里,询价的城里人特别多。

一件快递,勾勒出乡村振兴的喜人变化。一根网线,帮山里农户对接上山外的大市场。未来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发展现代乡村服务业,培育乡村新产业新业态,正是寇红艳和乡亲们奋斗的方向。(张骜)

(千龙网)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