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晚(1月5日),北京、上海两强在男排联赛决赛中相遇,为球迷们奉献了一场精彩的排球大战。观看完后,试着解读一下本场比赛,与朋友们交流。

一、决赛打出高水平


(资料图片)

中国排球联赛整体水平不高,但决赛完全不是一个概念。因为有胡安、托马斯、霍尔特等多名高水平外援的加入,再辅以国手的加持,京沪两队具备了很高的水平。两队不但网上实力突出,高度、力量令人惊叹,而且地面防守、小球串联都相当不错;比赛中的攻防转换快,来回球多,精彩的配合随处可见,3局都是2分决胜负,真正体现了排球运动“力与智”相结合的项目特点,是一场极为精彩的排球大战。中国排球联赛这样高质量的比赛太少了,三四名比赛的水平就是另外一回事儿了,如果联赛前六名的比赛都能打出这样的质量,中国的联赛才真正配得上“超级”两个字。

二、不能没有外援

京沪之战共有7名外援上场,其中北京4名,上海3名,他们都是世界知名运动员,在比赛中展现了超强的实力。如果没有外援的加盟,排超联赛的决赛肯定没有如此紧张激烈,也没有这么强的观赏性。目前,到底应该有几名外援上场,很多人有不同的意见,但是有一点是应当明确的:不能没有外援!否则所谓的职业联赛就是一个自嗨的笑话了。

三、外援有点多

京沪大战完全不是一个中国式的比赛了,基本上是两支外国球队在对抗。特别是北京男排,满场都是外国人,中国的联赛中国人成了配角,这种感觉并不好。联赛不能没有外援,但是外援太多了也不好,这就好比吃饭,不吃饿得慌,吃太饱会撑死。做什么事情都是过犹不及,完全放开外援数量的做法是一种懒政,应当重新评估和审视外援的正向和反向作用,用足用好外援的同时,将外援对中国排球的副作用降到最低限度。

四、决定胜负是本土球员

一场比赛的胜负,不是哪个队有超级明星,而是队里那个最弱的球员。这就好比木桶上的长短板,长板再长也很难弥补短板之短。在激烈的争夺中,本土球员能力的高低决定了比赛的最终走向。首场京沪大战,北京男排的本土球员刘立宾、韩宏光和刘泽都发挥得非常好,基本没有拖后腿,特别是主二传刘泽,作为一名非国手球员,带着一帮“大佬”打球,他承受了很大压力,但是刘泽的传球整体上来说是很不错的,基本发挥出了外援的作用,表现可圈可点。而上海男排本场比赛中最短的板就是自由人,他的一传、防守以及自信心、心理状态都有很大起伏,有等靠外援的想法,造成一些不应有的失误。上海男排首场失利,与一传不好有着直接的关系。

五、强力发球是获胜之匙

排球是发接发的对抗,没有了强力发球,就没有过硬的一传,这是相辅相成的。上海男排首局失利,和张哲嘉、饶书涵全部采用威力不大的轻飘球有关;第二局,张哲嘉改为大力跳发,效果明显,既有得分,又有破攻,轻松扳回一局。北京男排之所以获得胜利,与托马斯性能多变的大力跳发球有直接的关系,每次托马斯发球总能造成上海队卡轮。北京队5名队员大力跳发,1名队员发重飘球;上海从第二局开始也是5名队员大力跳发,1名队员发轻飘球,看出差距了吧?高手对决,细微的差距就能决定胜败。没有强力发球就没有破攻,没有破攻就无法拦防,就没有最后的胜利。

今晚19:30,咪咕视频将继续直播北京和上海第二场决赛的争夺,如果北京获胜,将登上本赛季冠军宝座,如果上海扳回一城,将进行决赛场的争夺。希望两支队伍能够继续神勇表现,为球迷奉献排球的饕餮盛宴。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