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的北京,朋友圈已经逐渐弥漫着日益浓厚的香火气,没错,就是香火气。直到高考前,我才见识了考生家长群里的大型迷信活动:各路菩萨纷纷被请来助阵,还有各种各样,五花八门的“符”,有些极具创造性和喜剧效果,看得人眼花缭乱。
(资料图片)
作为一名平日里对星座血型风水都十分感兴趣的中年妇女,彼时的自己却格外笃定与冷静,破天荒没有发任何祈福的帖子,因为所有的工作,所有的准备,都已经做过,接下来,就交给运气吧。
如果说高三是一场长跑,孩子是选手,那么家长负责助攻,我的助攻主要表现在以下三方面。
一,搜集信息,做最坏的打算。
当下的升学路径很多,无论是综合测评还是强基计划,港校,中外合作,作为家长,这些都需要尽可能得到相对准确的信息,我大约听了几十场这方面的讲座。
与此同时,无论是我还是孩子爸爸,从未在孩子面前提过清华北大。上大学是她自己的事,我们不指望靠孩子光耀门楣,也丝毫没有想过让她背负旁人的期望。坦白讲,当时满心想的都是万一考砸了去哪儿合适,一直都在做“最坏的打算”。
在这样的打算下,高考前孩子已经拿到了一所非常好的大学的降分预录取,另外一所她很喜欢的学校还给了不菲的奖学金,同时她以十分体面的成绩通过了北京市美术联考,意味着央美国美这些国内顶尖艺术院校也都还有机会。当然这些确实需要平时付出一些额外的精力和时间,但如果能将最后高考的压力转移一部分到平时,我们觉得是值得的。
与此同时,我们也一直试图让她明白:高考很重要,但人生是长跑,最重要的是保持上进心,坚持跑下去。
事实上,直到查分前的最后一分钟,无论是她自己,还是我们全家,都觉得她考砸了。她最擅长的英语,今年题容易,她的作文却漏掉了一个很重要的要点;最不擅长的数学,今年的题难,有三道大题她都不会;至于语文,关于红楼梦的那道题十分精准地考到了她的知识盲区,意味着五六分一下就没了。
通常这种情况下,考完语数英后,孩子的心态是很容易崩掉的,但是她没有。很大原因就是她不怕考砸,因为她知道自己即便考砸了,等待她的,也不会是黑暗无底的深渊,依旧是一个光明美好的未来。也正由于此,后面的三科她全部正常发挥,其中两门拿到了满分的成绩。
总之,考试前求神拜佛,其实只是给家长自己减轻心理压力舒缓情绪罢了,丝毫帮不到孩子。如果想要帮孩子,还是需要拿出时间和精力来,非常认真地做各种调查研究。
二,协助孩子保持好的精神状态
如果说前面的工作打消了孩子的后顾之忧,帮助她轻松上战场。那么,后面的两个助攻则或多或少关系到她在上战场之前的实力水平。
首先就是协助孩子保持积极阳光向上的精神状态。正如孩子自己后来所说:“对我而言,学习成绩从来不取决于学习时间的多少,而是学习状态的好坏。”
作为高三家长,我尽量不添乱不烦人。烦人的表现有很多,比如唠叨,牢骚,各种负能量的语言,在家长群里公开抱怨孩子,抱怨老师,抱怨学校……总之各种没有任何意义的抱怨和牢骚,不仅帮不到孩子,很可能还会平添烦恼惹来麻烦。
作为过来人,特别理解高三家长那种无处释放的焦虑,但还是时常提醒自己,千万不要让负面情绪干扰到孩子,坦白讲,由于中考的心理阴影,我当时比大多数家长还要更焦虑,当时选择了给最信任的朋友或者家人打电话倾诉,尽量不在孩子面前表现出来。说实话,确实是说着容易做着难,我也有做不到的时候,但是因为心里一直有这个意识,就尽量及时纠正,不让自己太过分。
孩子说睡不够,我就尽可能让她多睡一会儿,其实她和她妹妹每天上学是非常顺路的,妹妹的学校远,需要六点二十就出门,为了让她能多睡一会儿,我每天都是先去送妹妹,然后再折返回家送她,从来不要求她早起和妹妹一起走,也从来都不认为高三的孩子应该早起晚睡。睡眠直接决定了一个人的学习工作状态,精神饱满的情况下,才能好好学习。
说到这里,身边还有一个例子,亲戚家有个孩子,高中时学校规定七点必须到校上早自习,这个孩子为了保证睡眠时间和自己的学习节奏就只能坚持每天迟到,每天一到学校就非常自觉地拿着一本书走到教室后面边复习边罚站,天天如此。
但是她成绩一直非常好,从小基本没考过第二,那年高考是她们省的文科状元。
举这个例子,不是鼓励大家去违反学校的规定,只是想提醒一下:我们需要尽可能地信任和尊重孩子的感受。否则孩子很可能会出现“假用功”的现象,就是学给家长看,做样子,到底效率怎样?是否专注?又有谁知道呢?
我曾经在高三值班过晚自习,惊讶地发现自习课上很多孩子都萎靡不振,趴在桌子上睡觉,在家长群里反映这个问题后,很多家长觉得应该把这些睡觉的孩子都叫醒。可孩子们为什么宁可在学校睡,也不回家睡?是否应该把这些困得抬不起头来的孩子叫醒?叫醒之后他们是否能精神百倍地进入学习状态?我觉得这些都有待商榷和探讨。
孩子上了一个月晚自习后,因为在学校无法使用电子产品,她觉得有时候查起资料来很不方便,于是就和我商量说想试试不上晚自习在家复习,高三后面她一直都是在家复习功课的。
总之,高三压力已经很大了,无论是成绩好的孩子,还是成绩不好的孩子,其实都是希望自己能考好的,考坏的时候,最难过的永远都是当事人,无论他/她是否表现出来。因为这一切后果,最终只能由孩子自己独自去面对,去承担。作为家长,我选择尽可能地信任和尊重孩子的感受,配合她保证充裕的休息时间和积极阳光向上的心态。
孩子有很多爱好,她自己做了一个自带喷淋系统的热带雨林缸,还养鱼养花,每次大考结束之后,都会买螺和蝴蝶标本之类的,这些爱好并没有在高三舍弃。至今她依旧养着一只睫角守宫,已经养了六年,哪怕高三,每天晚上也还会想着给它喷水喂食。同时她高一的时候,家里添了一只两个月大的小猫咪。孩子特别喜欢。说实话当时也很纠结,怕她玩物丧志,但是和孩子们商量后答应试试看,只要不影响学习,就把小猫咪留下来,否则就送回给人家。
事实证明,这只小猫咪最后成了我们全家人的团宠,也是她高三最好的伙伴和解压神器。她用足够的自律向我们证明了:这些爱好丝毫不会影响到她的学习,反而在高三紧张的学习压力之下,给了她最好的陪伴。
不妨反过来设想一下:假如一到高三,我就把她的这些爱好通通强制取消,把她的睫角守宫和猫咪送人,把她心爱的兰花,还有热带雨林缸强行搬走,然后不停地在她面前唠叨:高三了,要考大学了,考不上985,211,就找不到好工作。。。以我对她的了解,我们家很可能会因此鸡飞狗跳,孩子根本不会高高兴兴充满斗志地学习。
正如孩子所说:“考前猛学,考后疯玩儿的状态不适合我。”高三很漫长,让孩子保持一种疯狂学习的状态我认为是不现实的。人生路也很长,以后依旧需要学习,不如帮助她维持一种“可持续,可延续”的学习状态。即便她现在进入大学以后,也没有出现疯玩儿不学习的状态,生活依旧很规律。她目前所在的大学竞争很激烈,但是她很快乐,因为学习于她而言并不痛苦,她也没有一定要名列前茅,不辜负谁的思想包袱。她依旧像高中一样,保持着非常有规律的生活节奏,除了学习,艺术,大自然,和文学也一直相伴于她的左右,我们之前也从来没和她说过类似“高三努力学,考上好大学后想怎么玩儿都行”之类的话,从来没有压抑过,自然也就不担心会有突如其来的爆发。
而这样做还有一个好处就是孩子变得越来越自信,没有那么患得患失,因为她觉得自己高三过的还不错,用她自己的话说:“反正我啥都没耽误。”
(三)做最好的准备
除此之外,还有一点至关重要,就是引导孩子,把关注点放在学习本身这件事上来,而非名次和分数之类的。
比如一次数学考试之后,她非常懊恼地说:“我这次亏大发了,错了一道特别简单的题,全班只有我一个人错了,一下扣了五分。”当时我说:“这是好事啊,这说明你在这个地方一定是有漏洞的,一定不是你想的那么简单,从这个角度看,你是赚了,不是亏了。”她后来回家重新审视那道题后特别高兴地和我说:“还真的是这样,我发现其实那道题并不是像我想的那么简单,确实有个地方没有彻底弄明白。”
再到后来,她觉得考试分数高低对她而言已经不重要了,错题才重要。这也是为什么,即便高考前她刷数学题哪怕只得了一百一十多分也丝毫不畏惧。在她心里,但凡是高考前错的题,错一道就赚一道,多弄明白一道题总是好的。
高考后,出分前,她十分遗憾地和我说:“妈妈,高三一年,我一次都没有考好过,其实我是想最后考好一次的。”
我特别理解她的感受,就是当一个人专注于学习本身的时候,每次考试总会觉得有很多遗憾,觉得自己下一次应该可以做的更好,包括高考。
但她真的一次都没考好过吗?高三一年,她几次大考都是年级第一第二,从来没考过第三,至少在外人眼中,这样的成绩在学校应该算非常稳定,很不错了。
但是当一个人专注于学习本身这件事的时候,就不会太在意自己的名次,也不关心周围人考了多少分,一心只想着自己这次考试有哪些失误和知识漏洞,以后应该如何避免……就是“心无旁骛”的状态,这大约应该是最好的准备。
后记:
从中考失利到高考顺利,她曾经有过重大的挫败感,之后慢慢调整状态,从寒暑假日夜泡在画室画到深夜,到高二寒假后自己决定彻底放弃画室培训猛赶文化课(高三美术联考是裸考的,完全靠之前的艺术功底),中间还忙里偷闲背完了全部托福单词……在我眼中,这些年她的努力已经展示出了强大的内驱力,超强的抗挫能力以及高度的自律,无论最后的高考是否顺利,以后的路还长,只要坚持下去,相信她一定能够走向更远方。
出分那天,她第一时间举起了手机,兴奋地想要发朋友圈祝贺一下,然而过了片刻又缓缓放下,自言自语地说:“我们班同学也都刚刚查到成绩,一定有人考的不太好,正是伤心的时候,我这个时候发自己的成绩不太合适。”
那一刻,我无限欣慰。正因为曾经痛过,所以她才深刻了解输的那一刻有多难过。
她从小做事专注,享受沉浸在自己的世界中,因此时常担心她关注不到别人的感受。
也许正因为中考的挫折,才让她更加懂得了去体谅别人。
相比于高考分数,这大约才是她18岁之前最好的礼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