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复和觉醒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邵敏《重生的日子》序
邵敏是我的好朋友,也是我的老朋友,我们的结缘是因为书。
1985年初,我把自己关在一间栖身的地下室里,心中充满激情,两个月里写出了一本书,就是《尼采:在世纪的转折点上》。这是我的第一本学术著作,原是应北京一家出版社约稿而写的,可是,写成之后,那家出版社不敢出,在北京问了多家出版社,没有一家敢出,书稿就搁下来了。一年后,邵敏来北京组稿,当时他刚到上海人民出版社当编辑,自告奋勇把稿子带回上海碰运气。奇迹发生了:半个月三审通过,五个月出版发行。在编辑过程中,他不断向我诉苦,说看了许多遍原稿和校样,每次仍兴奋得通宵失眠。我研究生毕业后第一次写书,他当编辑后第一次出书,因缘和合,我们从此成了朋友。
在那之后,我的第一本随感集《人与永恒》,第一本纪实作品《妞妞:一个父亲的札记》,也都是交给他出版的。然后,作为朋友,我们时而会见面,作为作者和编辑,却隔了长长的休眠期。国内出版业蓬勃发展,民营出版机构机制更灵活,我这个不忠的人就见异思迁了。
斗转星移,从《尼采:在世纪的转折点上》出版算起,恰好过了三十年,2016年 9月,我完成了一本新的学术著作,题为《中国人缺少什么——西方哲学接受史上两个案例之研究》。书稿即将完成时,在一次闲谈中,他知道了此事,严肃地对我说,他马上要退休了,我应该把这本书交给他出版。理由极具说服力:他的编辑生涯是以出我的书开始的,现在以出我的书结束,正好画一个圆圈。我表示心悦诚服,内心中其实洋溢着感动。
在我把书稿发给他之后仅仅十天,得知了他被查出肺癌的消息,十分震惊。我发微信询问详情,他立即给我写了一封信。读者在本书中可以读到这封信,不过,信很长,他只节录了一部分,而被省略的部分全是谈我的书稿的出版安排的。他退休前夕,出版社人事大变动,导致我的书的出版可能无法落实,于是他给我详细分析,在何种情况下他将如何处理。他做事从来细心,令我惊讶的不是他的细心,而是在刚获知患了癌症的这个关口上,他仍然如此平静和尽责,好像他的病不算什么,我的书这件区区小事才是大事似的。事实上,他手上还有别的几本书稿,他都一本本认真处理。他自己继续担任我的书的责任编辑,在手术和化疗的间隙,审读和编校这本二十几万字的稿子,在我交稿后五个月正式出版。这个速度,即使在一个健康人,也是非常快 的。
收到上述他的那封信当天,我给他回了一封信,我把它录在这里——
面对生死险关,你的淡定令我吃惊,但并不意外。人在特殊关口的表现一定是合乎他的品性逻辑的,读完你这封信,我对自己说,这就是邵敏,现在我想象不出他会是另一个样子的了。
“做能够做的,把不能做的交给上苍。”非常对。
“做了最坏的准备,发生的一切就都可以算是好的结果了。”也非常对。
你心里真静。是的,对于你,晴天霹雳只有几秒钟。其他的人,包括我,都还在震荡之中。我不说敬佩的话。
依然祈祷再祈祷,上苍应该有正确的决断。
令人庆幸的是,邵敏顺利地度过了他的人生中这个最大的难关,在患病五年多之后,他用本书给自己的重生之路做了一个小结。他的重生之路,既是身体的治疗和康复之路,也是灵魂的感悟和觉醒之路。我相信,在他那里,这两条路是有所重合的,灵魂的觉醒必有助于身体的康复。读者可以看到,面对疾病,他理性而思维缜密;面对生死,他超脱而情绪平稳。他的这本书,既可以给病患中人以实际的参考,又可以给困惑中人以心灵的启示。
最后我要说,邵敏是我的好朋友,也是我的老朋友,而最主要的是,他是一个让我引以自豪的朋友。
周国平
2022年 5月
朗读者:高昂,网名go on,中华文化促进会语言艺术委员会副秘书长、朗读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山西广播电视台职业播音20余年,专注于纪录片解说。听到他更多声音,公众号:声境界,ID:tyrea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