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这个人们最看重的传统节日即将到来。近日,中青校媒就“春节仪式感”相关话题面向全国217所高校的大学生发起问卷调查,共回收有效问卷4531份。调查显示,92.30%受访者认为过年需要仪式感,其中44.91%受访者非常重视过年仪式感。65.33%受访者认为,过去和现在的“过年仪式感”有差别,现在产生了很多新的过年仪式。

春节是中国人最看重、最具仪式感的节日。什么时间贴春联、什么时间包饺子、什么时间拜年……这些既定的程序,表面上看是一种形式,实际上就是一种仪式。春节年俗正是通过这些仪式,传承着背后的文化内涵。

回望过去两年的春节,由于受疫情影响,不少地方倡导“就地过年”,很多传统过年仪式不能进行,“云年夜饭”“云拜年”“云红包”成为不少人过年的新仪式,让春节有了更多“数字化年味儿”。去年春节期间,央视播出快闪系列活动——新春唱响“我和我的祖国”,许多地方也举办了类似歌颂祖国、歌唱美好生活的快闪活动。适应社会发展,充分运用现代传播手段,传承和创新春节年俗,正成为越来越广泛的共识。

过年“新仪式”和传统习俗之间并不是非此即彼的关系。过年的仪式虽然产生了很多变化,但传统年俗蕴含的精神内核一直在延续,仍是团圆和辞旧迎新,是最浓烈的年味。无论在他乡还是故乡,无论是老传统还是潮流“新仪式”,对亲情的表达和对新春的希望都是炽热的、醇厚的、向上的。

过年是咱老百姓一年里最温暖、最幸福的期盼。我们不妨多点努力、多用真情,做好传统习俗与现代元素的融合创新,以一种潮流又有意思的方式绽放出“新年味”。也希望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更加重视节日文化的传承,让传统节日承载的文化内涵永续流传。(付彪)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