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宇宙,笼罩着神秘的色彩,又令人心生向往,距离江苏常州2200多公里的四川凉山锦屏,一群科学家在地下2400米的实验室内,探索宇宙的奥秘。8月11日,常州经开区企业信承瑞技术有限公司传出好消息:中标清华大学组织的极深地下极低本底分析测试平台与组合式固体辐射屏蔽装置——屏蔽材料超纯无氧铜项目。该材料将用于“极深地下极低辐射本底前沿物理实验设施”(简称锦屏大设施)中,实现国产替代进口,有望为科学探秘宇宙助力。

据了解,锦屏大设施是中国首个、世界最深的极深地下实验室所在项目,该项目将建造国际领先水平的极低辐射本底大型基础性科学研究平台,有力地促进我国暗物质直接探测实验等的发展,推动我国和世界基础物理研究走向更高水平,取得更大突破。

此次提供的铜材料,要求纯度超高,且体量大,最小的一块重量就达2吨。“要最大程度满足暗物质探测实验所需的低本底环境,我们提供的实验空间屏蔽材料需要尽可能地阻挡宇宙射线,降低‘本底辐射’……”信承瑞技术有限公司新能源材料公司总经理成学俊坦言,市场不乏一些生产大尺寸产品的企业,也有企业能生产高纯度铜,但要又大又纯,堪比蜀道难。

“高纯度铜对氧含量以及其他物质含量的要求极为苛刻,已经到了小数点后多位,从原料开始都需要精确地控制,如果掌控不好,在加工过程中还可能产生二次污染。此外,由于屏蔽装置采用大尺寸材料拼接而成,为确保屏蔽性能要保证材料每一个部位的均匀一致性。”成学俊说,这是一次突破“无人区”的研发,仅产品截面就比企业常规产品大千倍。

靠着多年来自主装备制造能力的积淀以及与清华大学研究人员多次沟通,信承瑞为项目开发了特定装备,经过半年多探索,做到了一次成型。与市场同类铜材相比,此次开发的超纯无氧铜放射性活度含量极低,成为地下极深地底分析测试平台中接近探测器理想的屏蔽材料。眼下项目还有许多细节需要打磨,简单用完午餐,成学俊和团队成员占用起会议室讨论起来。

“这是我们探索新领域、新应用的开端,目前铜及铜合金材料已通过清华大学的验证及技术认可,也为企业构建全国产化供应链基础材料的研发体系奠定基础。”信承瑞技术有限公司材料事业部总经理刘文说。

啃过这块“硬骨头”,信承瑞面前一个蓝海出现了,对高纯无氧铜有迫切需求的行业以及许多科研院所纷纷找来……

向世界高端技术“叫板”,抢占材料科学的前沿阵地,实现国产替代进口,“我们深知独木难成林,想要破除国外对关键技术掣肘,就要不断向上突破。”刘文说,企业每年研发投入近10%,激励员工在产业赛道始终领先别人半步,奔赴一个又一个行业瞩目项目。(常景轩)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