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关键核心技术牢牢掌握在自己手里,把我们的民族汽车品牌搞上去”
(资料图片)
周时莹:我和“红旗”共成长
今年“五一”,42岁的周时莹双喜临门——作为红旗品牌智能网联技术带头人,她不仅凭借累累科研硕果捧回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并当选“最美职工”。“我们要把关键核心技术牢牢掌握在自己手里,把我们的民族汽车品牌搞上去。” 颁奖台上、 聚光灯下,周时莹一如既往,初心如磐。
能从工科领域1:10的男女比例中冲杀出来,在人才济济的中国一汽直接统领千余名工程师队伍奋楫笃行,于当今世界汽车产业百年未遇之大变革中披荆斩棘、乘风破浪,周时莹的故事着实令人好奇。
近日,记者深入中国一汽对周时莹进行了专访,下面就请我们跟随她的讲述,一起走进这位“80后”女性汽车工程师的世界。
兜兜转转,还是选择了干汽车
其实,起初我并不是很想做汽车这个行业。父母都是一汽员工,我从小生活在一汽厂区,基本上没离开过方圆10公里的范围。2009年博士毕业,我一心要到高校当老师。我觉得,在“象牙塔”内安心地讲讲课,再带着学生搞搞科研,对一个女孩子而言,是非常完美的人生状态。于是我将求职简历投到了一所知名大学,面试完,跟家里人说了之后,父亲却建议我再考虑一下。
父亲说,高校环境是很好很舒适,大学教授社会地位也很高,但你读了20多年书,国家培养一个博士不容易,你应该把所学知识“变现”,转换成真正的生产力,变成看得见摸得着的产品,实实在在造福社会,这样的研究或许更有价值,或许更符合国家和百姓的需要。
父亲的话,让我深受触动。思来想去,我发出了人生中第二份求职简历——去一汽。因为不管经济状况如何,一汽始终致力于自主技术研发,这里搞科研的氛围非常好;中国现代工业的起步和腾飞,就浓缩在一辆辆汽车的不断“进化”中。2009年7月2日,我正式入职刚成立的一汽技术中心汽车电子部。从那时起,我就下定决心,要努力为国产汽车注入更多科技基因,推动民族汽车品牌不断跃迁向上。
主动请缨, 用实力去赢得尊重
我这个人性格比较强硬,遇强则强;尤其在遇到很强劲对手的时候,更想去挑战。
我入职不到3个月时,一汽启动研发中国汽车产业首套整车HIL虚拟仿真测试系统,为此从各部门抽调精兵强将成立了临时项目团队,并延请德国专家团求教。我本来不是项目组成员,但一天突然接到领导电话,说急缺一名翻译“救场”,想临时征调我去客串口语翻译。
我当即要来德方用户手册,熬了两个通宵,把几百页的材料看完后,觉得我们和外方的技术差距并非遥不可及,而且也着实对这套虚拟仿真系统产生了很大兴趣。那个时候,相关技术都掌握在国外核心整车厂及少数供应商手里。所以,这项技术是中国汽车产业迫切需要的。于是,我主动请缨,要求加入开发团队。
当时项目负责人跟我说,你博士期间已在做车辆网络通信,如果你沿着这个方向继续做下去,很容易开花结果,得到更快晋升。我回复说,现在虚拟仿真专业更需要我,对我来说,挑战一个新的业务领域更有创造性。
其后3年,作为这个项目团队的主导,从方案制定,到软硬件开发,再到系统集成调试,我带领同事们一个难点一个难点地攻克。2012年,这套填补国内空白的虚拟仿真测试系统顺利通过验收,它可以模拟各种运行工况和交通环境,充分验证整车的控制逻辑和安全功能,并将以往整车路试的时间周期从18~24个月缩短到8~10个月。
当时,前来参与验收的德国专家团惊讶之余纷纷点赞,我和伙伴们也深感自豪。技术和科学没有国界,能用自己的技术能力,做出跟外方一样的产品,用时比他们还短,他们自会对你刮目相看。
真正用自己的汗水和实力赢得对方的尊敬,这种感觉是很爽的。
乐于挑战,我和红旗共成长
我觉得自己很幸运的是,“红旗”这个平台足够大、舞台足够宽阔,在这儿能够做最高端、最豪华、最复杂的车辆。身为一名技术人员,谁不希望去摘取皇冠上的明珠,去挑战最前沿的技术?“红旗”有这种基础,给了我们施展机会。
我们建立的整车HIL虚拟仿真测试系统,最早是为红旗H7车型服务的。2013年量产的红旗H7,是国内第一款自主全正向开发的c级轿车,其长达四五年的开发过程,对我们整个团队都是一个很好的锻炼。在这款车上,我们还比较有前瞻性地应用了辅助驾驶技术,当时像宝马、奥迪都很少搭载辅助驾驶系统。
很长一段时间,在大家心目中,红旗品牌是元首车、公务车。随着国民经济发展,个人购车消费迅速增量提档,红旗品牌也开始不断挺进民用车市场,可以说,红旗H7就是一个历史转折点。
特别是2017年之后,汽车产业电动化变革加速演进,整个红旗品牌开启二次创业,我们赶上了一汽新一轮高速发展的好时候。
高端技术的引领,是维系并提升“红旗”品牌力的核心。这些年来,从承担并完成L3级自动驾驶EE架构系统开发,到赋能红旗HS5在国内首次实现百兆以太网通信和全车OTA远程下载,再到建立自主信息安全攻防体系,成功实现国密算法在汽车行业的首次应用……我和团队通过不懈努力,自主掌控了“车辆神经网络和控制大脑”等核心技术,先后申请发明专利近200项,在助力“红旗”迎风飘扬的同时,实现了自身快速成长。
领兵带队,处处皆是赛场
2018年4月中旬,上海国际车展即将拉开帷幕。本来,一汽新打造的红旗HS5,按正常生产进度要到6月份才能完成全部智能设备的调试。就在展出前3天,我接到紧急任务:率领团队赶赴上海调试攻关,确保开展当天HS5的所有功能都要得到完美呈现。
当时已是晚上10点多,我一边收拾行李,一边召开电话会议,安排人员,谁负责改软件,谁回单位取设备,谁调取零部件……会议一直开到凌晨2点,我告诉大家,我们不是去参展的,是去打仗的。到上海后,我带领团队衣不解带忙活了两天两夜,终于保证了红旗HS5的闪亮登场。
作为团队带头人,既要有敢打敢拼的硬核作风,也有要排兵布阵的科学谋略。每接到一个新项目,在组建项目团队时,我会安排善于技术突破的人员当前锋,保证每个项目出去的新车里有30%~40%的东西是以前没有的;当然,中场也必须足够强大,在我的团队里,管技术架构的人员就是中场;最后还要放上出色的守门员,这个守门员就是我们做可靠性验证的最后一个环节,要能够发现并控制住项目开发的所有漏洞,就像控制住对方进球。项目整体人员分配,就像球场上的343阵型。
眼下,新能源汽车的电动化交战已近尾声,下半场的智能化角逐已经开始。如果说以前中国汽车行业是联赛制的玩法,每年会通过很多数据排名选出销量No.1,利润Top3等,第二年可以一切清零,从头再来,那么现在已转成了杯赛制,即弱者淘汰,胜者晋级。过去这五年,新能源可谓64强进32强的卡点,而未来的32强进16强,甚至16强进8强,比拼的就将是自动驾驶。
我坚信,未来的16强定有“红旗”一席之地,因为红旗在不断求新求变,因为我和我的团队在不断向前奔跑,与红旗的发展同频共振、齐头并进。
作者:彭冰
来源:《中国工运》编辑部
《中国工运》2023年第5期速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