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城的一天,是从城壕那一抹幽幽氤氲中开始的。
天刚放亮,在板大门“嗞呀”声响的节奏下,那伴着泥炉味的籽麻香顿时就弥漫了整个鼻孔,充盈了全部空间。于是,像是约好了一般,肉铺、菜铺、杂货摊,钉鞋的、理发的、照相的……
裹挟着历史和市井,城墙脚下的生活瞬间就变得鲜活而清丽起来。
【资料图】
在这古与新所构造的时空交错的复合体中,穿过窄窄的大石桥,沿着城街走向那还算完好的“轮廓”。这雄伟的城垣就直直地亘在那儿,在一片开阔中那长墙城垛、亭台楼阁显得尤为高耸突兀,充满了厚重与威仪。
沿着城阶拾级而上,俯首贴耳抚着长墙,那出露的破灰土和斑驳的卵石墙,正和着历史的泥土气,淡淡而有力地牵吸着鼻腔,使人暇思无限。眼前的长墙分明是寂寂无声,历史的夯号却连绵不断穿越而来。而这土夯长墙历经千年风雨侵袭而屹立不倒,其秘密就在于筑城时的工艺,灰土伴着米汤,比混凝土的强度还要高不知多少倍。夯土之外裱河卵石,光鲜亮丽的装饰之外,既起到加固作用又提升了城池的防御功能,使城池更加易守难攻。
我不禁惊叹于先人的工艺水平,折服于他们的聪明才智,也更想从文字或实物中寻找这长墙的起始,却怎也找不出这筑城的缘起信据。但单论那夯土体量就可以推断出,这“罗马城可真不是一天筑成的”!
起高台垒立土,裱卵石以成墙,这宏大的长墙就在历史的锻造和磨砺中渐渐成形。我想,这长墙一定是凝结着无数民夫的血泪,他们中间是否有“孟姜女”般的悲情也未可知,但我相信这样的故事一定是常有的。
抚着长墙,用心和力去体悟这墙的长度与厚度,更体悟这三里之廓的维度与经度。俯眼望去,山河壮阔,波起云涌!在历史的波澜下,无限风云、幕幕烽烟渐次袭来。
作为陉山之治,南北交驿,迄自唐宋,已述不清有几多烽烟陡起,有多少征战于斯。只从那零零总总的记载中,依稀辨得这旧城河的悲壮与无奈。黄沙十万里,征夫悲山河。军战征挞、朝更代替,在“城头变幻大王旗”的指代下,这古老的城墙就这样或主动或被动地,以其巨大的生躯引导和目睹着历史的进程。
只是那些总想倚着长墙而心向万世者却早已成为了历史的过往,但这长墙却依旧坚挺着趋向万世而不朽。摆脱了枷索羁绊而一身轻装,虽风烛残年却又新生荣光,而她蕴装着的历史和文化更使人无限敬仰。
沿着城街一路前行,形制规严的总兵府、气派堂皇的督堂院,规模宏大的老县衙……
排排的板大门,妥妥的城根味。“旧时王谢堂前燕”,这些小民百姓近不得的官家府邸,如今已“飞入寻常百姓家”,成为古城重要的文化形象符号和游客的打卡地。往日的“域民之所”成为现今的“福民之地”,这就是历史的回转吧!而这威严的大院之外,便是那窄窄的小巷和小巷深处的民宅,尽管不像官家的豪宅进院,大柱长梁,却也隐着攀附与附会。
那古老的屋檐、曲折的小道、石板铺成的路面,于点滴中露着独特的市井贾绅文化。不少的巷子已传承了几百年。每处小院,都能为你讲述一段岁月不居的故事。随便一步,便是历史与现代的碰撞,散出浓浓的古香。
此刻,脚下踩着的是历史的年轮,心中体察的是文化的繁复。“岁年大茂”之城隍庙,结构精巧之古戏楼。“出将”与“入相”,斑驳的窗棂与雕花间,闪过的是手眼身法,穿越的是唱念做打。
静立于此,可否听得见当年的锣鼓铿锵以及这铿锵背后的世态百样?位卑未敢忘忧国,哪怕无人知我。这是不是就是古人予于古城人的心灵暗合?而与“学宫”、“陉山书院”、“文昌书院”一脉相延的“皆山书院”,更是自带一息古韵书香。
“正谊堂”前看繁花落尽,朗朗书声仍余音绕梁,原来是西侧学校的孩子们正在诵吟。一如他们的名士前辈一样,幼小英才而向参天栋梁,百年风华而声声交响。这样的文化传习,不正是这城的该有的价值所向?
古城人还传承着“火流星”的高超技艺,在绳子两头栓上燃烧的木炭,舞动绳索火花四溅,势同流星,用以表现烽火连天的战争场面。治城所在、燕晋通衢。以这种形式彰显兵家必争之地的历史地理方位,自是十分恰当。而用“渔家乐”这种泊来品来演绎的“都堂还乡”,又表现出对贤者的崇敬和对历史的回望。
连着那“端盛长”、“灯谜会”等物质的或非物质的文化传承,酝酿成千年的文化美洒,成为古城人魂牵梦绕的故乡记忆,也传续着古城人的生生不息的文脉价值和精神追求。所有这些元素汇聚在一起,犹如一幅古老而又充满生机的画卷,清新而有力地铺排在我们面前。
而让古城人更加魂牵梦绕的,还有那段刻骨铭心的历史陷落与文化黑暗。一座传奇窑址的发现本可以使古城得到脱胎换骨的改变,却终究是为无视和无知遮蔽了双眼。以为铲掉的是土疙瘩,回头看却是砸碎了金饭碗。
就这样,重焕新生的历史机遇再次与古城错肩,徒留下无尽的伤感和遗憾!也或许只有经历过这样的痛定思痛,大约才会知道失去的意义!而幸好,这样的觉醒虽然来得较晚却也值得勤勉。那就让这历史文化缺憾留在古城人的心中吧!这样的教益价值,必将激励起古城人以此为鉴的心性,坚守起历史文化的道德底线。
怀着对旧时故事、文化尊崇和荣光复兴的浓厚情感,一路走来,将你放在一个独特的时空轴上,去感受美好和安详。此刻,不管是留影记录,还是冥思暇想,都会是一段特别的心灵碰撞。这承载着醇厚历史的文化心脏,可不就是每一位古城人梦回的故土惆怅和乡愁向往。
走出城街,这千年之城已然灯火辉煌。而大石桥的石狮子,依然平静而安祥地守望,守望着这份独有的岁月惆怅和向往,也守望着这城重焕千年的荣光!或许,“狮”来运转,古城不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