翠绿的、紫黑的、粉红的,一串串、一排排整齐地吊在大棚内的金属架子上,让人禁不住就想去摸一下,捧在手上沉甸甸的……葡萄园的主人摘了一粒递过来,放进嘴里,感觉:“真甜!”

徐志根在介绍葡萄品种(央广网发 通讯员供图)

“我的22亩葡萄园,今年产值在70-85万元,刨去各项成本,可赚30万元左右。”7月28日,江苏省盐城市盐都区张庄街道王庄村志根葡萄园负责人徐志根笑着说。


(相关资料图)

张庄街道相关负责人介绍,该街道是获省命名的葡萄特色小镇,是远近闻名的葡萄种植基地。这里有优越的地理条件,土壤肥沃,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交通便利,利用这一优势,街道因地制宜,大力发展葡萄产业。

该街道现已建成康庄大道沿线葡萄种植示范基地,成立了葡萄产业协会,登记了“张庄”牌葡萄品牌。在上海、无锡等水果市场和消费者心中有很大的影响,在区内外、市内外已具有较高的知名度。特别是近几年来,发展迅速,经济和社会效益显著,受到了多数农户的欢迎和上级领导的肯定。

修剪葡萄枝条、病果(央广网发 通讯员供图)

张庄街道于2000年开始试种植葡萄,刚开始推广时举步维艰,农民还不能接受这种产业,思想还比较僵化。通过多方面做工作,最终建成了王庄村为试点的葡萄基地。按照“一年栽植、二年挂果、三年见效”的总体规划,种植露天葡萄面积600亩。主要有夏黑、巨峰两个品种,年产量1500吨,当时每亩平均收益为0.3-0.5万元,农民的收入较以前得到了空前的提高。

王庄村种植葡萄得到实惠后,引起了本村和周边村农民的注意,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群众的积极性,有力地推动了全街道葡萄产业的发展。街道现有设施葡萄种植由种植大户、技术能手刘以勇、颜士勇牵头,全程跟踪指导生产,联系销售,带动了境内农户发展葡萄产业,到2021年底全街道葡萄面积达1500亩,分布在康庄大道沿线两侧,亩均效益达2.5-3万元。

市民(右)在葡萄园体验、感受(央广网发 通讯员供图)

徐志根介绍,他今年43岁,初中文化,以前在当地小街上卖水果,受刘以勇、颜士勇两人“鼓动”,搞起了葡萄种植,开始只种植了5亩大棚,后来每年都扩大种植面积,到如今的22亩,根据生产和采摘情况,要雇3-6个工人帮忙。

回忆当初起步情形,徐志根说:“我很感恩帮助过的人,自己是普通老百姓,能搞起这个规模的葡萄园,得到了村里和街道的大力支持,前后自筹资金100万元,街道经管站负责人帮助联系银行贷款70万元。”街道相关领导人向他明确表示,“只要有合理需求,我们都会支持。”在土地流转、地方政策优惠、园区排水、税收减免、技术培训、联系销路方面,都得到了当地党政部门的支持。

“我的葡萄都是新品种,口感质量都是目前市场上最好的,采摘下的葡萄都不在盐城市场上销售,全部运往苏南城市及上海、广州、深圳等一线大城市,供不应求。最好的品种葡萄批发价15元1斤,零售18元1斤。周末假期,许多城里人带小孩子或老师组织学生来体验,到现场采摘,我给他们也是这价,有的人家加价,我一分钱不加,所以假期里这里很热闹。”徐志根微笑着说。

张庄街道分管负责人表示,街道党政负责人十分重视葡萄产业的发展,制定了葡萄产业5年以上的发展规划,现已发展各类优质葡萄1500多亩,争取明年达到2500亩。努力打造以康庄大道为中心轴线,辐射带动两侧近万亩葡萄种植示范基地。

老人在采摘葡萄(央广网发 通讯员供图)

该街道对连片发展达到一定规模的,进行政策资金补助。加大选种育种工作力度,按照一定比例,引进早熟、中熟、晚熟种苗,解决葡萄同期成熟,集中上市,影响效益的问题。协调“土专家”在葡萄栽植全程进行跟踪服务,解决农户在生产中遇到的困难。每年组织几次葡萄科技培训,不断提高管理技术。

街道加快农民产销经济专业合作社的建设,走产供销一条龙之路,努力提高“张庄”葡萄的知名度、美誉度。通过促进葡萄专业合作社进一步发展,壮大专业合作社经济实力,实行农资统一进货,降低生产成本,组建专业市场,建造葡萄冷藏保鲜库,提高葡萄附加值,增加专业合作社社员收入,切实提高“张庄”葡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施峰 郑楼权)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