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南京7月31日消息(见习记者王姝姝 实习生董凡琳)“映日纱窗深且闲,含桃红日石榴殷”,堆草巷33号刘家后院有棵石榴树,夏日里石榴的枝叶伸出墙头,果实在绿色中点缀着明艳的红色,吸引着外头的游客,透过镂空墙面,游客可以依稀看到小院的全貌。小院叫做“共享院落”,是江苏南京小西湖街区改造后的一大亮点。
(资料图片)
“过年的时候,我数了数,2小时来了70多位游客。”“共享院落”的女主人秦柳昆高兴地说。
小西湖街区是《南京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确定的22处历史风貌区之一,也是南京老城南现存较为完整保留明清传统风貌的居住区之一。2019年,小西湖街区实施微更新改造,街区居民自主选择“迁”与“留”,留下的住户按照“一院一策”开展更新,通过共商、共建、共享、共赢的原则,使得老城保护与改善民生共融共促。
秦柳昆介绍,自家后院原是由三堵高墙围起来,平时她和老伴刘光纪就经常在院中摆弄花花草草。“晚上巷子也不如现在明亮,10点多我们就不怎么出门了。”
院落改造前(央广网发 南京历保集团供图)
小西湖街区改造实施的是小尺度、渐进式的微更新改造模式。改造之初,老夫妇还有一些担心,特别是院落中生长了几十年的石榴树和枇杷树会被移走。而当南京历保集团的工作人员提出可以保留后院,打造镂空院墙时,老两口也放了心,刘光纪更是提出了一个“独乐乐不如众乐乐”的想法:不如把后门打开,让游客可以进到院落中观赏美景。“有了共享自行车、共享图书馆,我们也可以打造一个共享院落!”
院落中的石榴树(央广网发 董凡琳摄)
“现在这个院子和之前讨论的设计图一模一样。”老夫妇对改造过后的院落十分满意,工作人员不仅改造了原先的围墙,还将院落修整了一番,刘光纪笑着说:“今年过年的时候,好多人在门口排着队拍照。”院落能够吸引到众多游客的驻足,也让老两口非常开心。
院落改造后(央广网发 董凡琳摄)
陪伴小院走过了几十年的石榴树和枇杷树,池塘中沉积的陶瓷碎片,见证了小院的过去,也迎来了更多的生机。改造后,秦柳昆说,每次去花鸟市场,老伴都要买好多盆栽,小院四季都有不同的花朵盛开,特别是春季。满园花开得烂漫,让刘家后院成为了小西湖街区热门的打卡点。
在改造后的日子里,这种热闹并没有破坏小院的景色,刘光纪摆摆手说:“游客多难免碰到几盆,我们就放心把盆栽放那儿,游客也不会随便摘花摘果子。”白天,他们就放心地打开后院大门,除了修剪花草,还会和参观的游客聊聊天,讲述院子的历史。
街区的热闹也感染了老两口,整个人的精神面貌也有了很大的改变,“晚上的时候我们也会出去转转。”夜晚,街区的老人坐在一旁闲谈,年轻的游客陆续走进小巷,热闹与宁静,过去与现在在此和谐交融。
小西湖街区改造过程中,留下了院落记忆,延续了老城南的烟火气。在保留过去的同时,引入的24小时书屋、歌子书店、虫文馆等新业态,满足了百姓精神文化需求也为街区带来了新的活力。未来,小西湖街区将在持续更新中不断蜕变、新生,实现街区的“烟火气”与新活力的碰撞交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