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南通6月7日消息(记者杨梦奎 通讯员卫峰 张志雯 章伯堂)“园子里的第一朵向日葵开啦!”这两天,江苏省南通市启秀中学的学生们对学校“启秀种植园”这朵刚开的向日葵呵护备至,每天都来浇水除草,看看其长势如何。

学生们在给向日葵浇水(央广网发 通讯员供图)

2020年10月,启秀中学的师生们在学校西南角的一处荒地上开启了垦荒种地劳动实践,历经近两年“耕学不辍”,目前,已经开垦出荒地1.5亩,“启秀种植园”也初具“规模”,百合、芍药、月季、虞美人、木槿、薄荷……植物达百余种,成为深受学校师生喜爱的“网红打卡地”。

根据国家教育部《义务教育劳动课程标准(2022年版)》相关要求,从今年秋季学期开始,劳动将从原来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独立出来。而启秀中学经过近两年的摸索,依托“启秀种植园”劳动教学实践,目前已经总结、完善“分田到班”“多元融合”等劳动教学模式和经验。2021年年底,启秀中学开始将“启秀种植园”劳动教育“分田到班”。学校为每个班级颁发“责任田”班牌,为受聘导师颁发聘书。

启秀中学校长祁金莉介绍,启秀中学每个年级有24个班,因此学校将“启秀种植园”分成了24块田地,每块田地上只设置班级名,不设置年级名,比如这块地竖的牌子是“8班”,那这里就是每个年级“8班”学生的共同家园。“这样,对学生们来说就会有一种归属感,这块地一直就是八班学生的精神家园;同时,不同年级、相同班级名的学生之间,也会在共同劳动之中增进友谊。”

8班的学生正在自己的“家园”劳动(央广网发 通讯员供图)

“这些番薯苗刚刚扦插,要记得早上、中午课间来给它们浇水啊,保持土壤湿润,否则要被晒死了。”在种植园现场,启秀中学心理和生物老师吴年平正在给学生们讲解番薯苗扦插实践知识,“这个也是我们生物课的考点,以前他们分不清扦插和嫁接,现在来干两天活儿就清清楚楚了。”

吴年平老师(左一)为学生讲解(央广网发 通讯员供图)

随着“启秀种植园”的不断开垦,这里也逐渐被开发成了各个课程的“户外课堂”。语文课来了,体验完劳动,分享一些美文,创作一首小诗,将优秀作品上传至学校公众平台;数学课来了,进行劳动时,拿起测量器具,量好播种每一颗种子的合适距离,计算合理的成长周期,采用正确的浇灌方法;美术课来了,现场手绘耕耘劳作之景,从写生角度体验种植园之美;道德与法治课来了,教室由外而内,开一次班会,将对生活、劳动的看法与同学分享。启秀中学初二(14)班学生白嘉星说:“种植园是我们的第二课堂,在这里上生物课,我们可以观察种子萌发、生长以及繁殖等现象;在这里上美术课,我们可以画刚刚开的第一朵萱草花;在这里上语文课,我们更能够体会鲁迅先生《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这篇文章了。”

在“分田到班”的基础上,启秀中学还计划对种植园进一步精细化管理,吴年平老师说:“我们正在考虑让每个班种出特色‘责任田’,这一块地可以专门是花卉园、绿植园,甚至是药材园。这样班级之间可以相互学习,同时也能够培养孩子们把一件事情做深做精的专注力和毅力。”他说,“分田到班”育人新模式激发了学生的劳动热情,也增强了班级凝聚力,让学生在劳动过程中学会自我管理、团队合作,更根植了学校向善、向美、向好的“都市田园梦”。

启秀中学校长祁金莉表示,2022年是“双减”国策元年,有“减”,就要有“增”,启秀中学通过播撒“劳动”的种子,有机融合其他“四育”,让“五育”落地生根,实现以劳树德、以劳增智、以劳健体、以劳育美,让“双减”落地有声,遵循学生至上,呵护生命成长,“我们聚焦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培养学生适应未来发展的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引导学生明确人生发展方向,成长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向日葵’。”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