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3日上午,贵州新闻传播与全媒体人才基地、天眼大学举办《互联网:一切皆内容》专题讲座,资深媒体人、三联生活传媒总经理、《三联生活周刊》主编李鸿谷带来了关于媒体融合发展创新的分享。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贵州日报报刊社、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集团采编人员,省期刊协会组织《人大论坛》《贵州农业科学》《贵州教育》等10多家省内期刊出版单位同行参加听讲。
讲座现场。
“进入互联网的我们,或许就像过去第一批使用活字印刷的人一样。”
李鸿谷提到,在互联网的时代,媒体需要从内容的角度出发重新审视自己的工作,重新审视与互联网的关系。他也抛出问题——在互联网时代是“继续辉煌,还是消失”?
而这一问题,也正是《三联生活周刊》在进入互联网时代所面对的选择。2017年起,《三联生活周刊》开始进行一系列媒体转型尝试,成立三联生活传媒公司、独立进行广告经营、上线三联中读、发行电商转型……截至2022年,《三联生活周刊》新媒体收入占比已达到80%。
李鸿谷说,媒体转型的过程中回顾历史、发现自我、重构自我的过程很重要。《三联生活周刊》将深度而非速度定为自己的赛道,着重于进行知识的生产,选择事件、潮流和趋势作为信息流,生产原创、系统而富潮流的文章,并坚持以事实、知识和公共性为生存之基。
主讲人:资深媒体人、三联生活传媒总经理、《三联生活周刊》主编李鸿谷
报刊亭迅速减少、广告极速下降,在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下,杂志或媒体的供应链发生了结构性的变化。李鸿谷认为,面对新的形势,要积极接受挑战,将内容、广告与发行等方面都进行互联网化。
在内容的互联网化方面,内容超级平台的诞生主要依托内容的聚合与分发,以及社交通讯与信息交互。在对微博、微信和今日头条的特点进行分析后,《三联生活周刊》选择了与自身调性相符的平台:在微信着重高品质内容生产,并在微博进行电商化尝试。
在广告的互联网化方面,李鸿谷指出内容决定传播,互联网带来了广告的供应链转移,广告业务由传统的4A公司逐渐传递到了媒体和内容生产机构,而传播端内容生产及统合的能力则极大地影响着获单能力。他分享了作品《北京大》,它所富有的“城市、年轻、生活、乐观”的特性,也是《三联生活周刊》对于更具传播效率的视频方式的一种理解。而对于杂志销售的互联网化,他提到了电商平台的重要性。
讲座现场。
“新媒体取代传统媒体是一个残酷的误会,互联网不是我们的敌人,它是高速通路。”李鸿谷分享了互联网方式下中读对内容生产进行的尝试:知识付费专栏,音频数字期刊,以周刊为本打造IP进而开发出图书、音频、视频等多元化产品,社群的运营,开发城市上下游产品等。
最后,李鸿谷分享道:用互联网的方式去生产内容,并进行内容的互联网转型,是打造生态、通往互联网的两条途径,并再次强调创新在互联网时代的重要性。
从一本杂志成功转变为一家互联网生活传媒公司,《三联生活周刊》完成了在互联网场域的蜕变。今年6月13日,贵州省委宣传部和《三联生活周刊》共同策划了“多彩贵州奇味之旅”夏日主题采风活动,邀请《三联生活周刊》千万级的美食博主打卡贵州美食,借助《三联生活周刊》的互联网平台宣传贵州文化。
从经营历史到知识生产,再到启动互联网媒体转型以来的系列尝试,李鸿谷将他及《三联生活周刊》对媒体融合发展创新的思考娓娓道来,故事与理论相结合,为传统媒体做好互联网背景下的融合发展创新提供了一条充满启迪的路径。
这堂干货满满的讲座,让现场听众回味无穷,大家积极提出问题与李鸿谷进行探讨与交流,表示接下来将充分吸收、消化、运用,提升对于行业发展敏感度,并不断培养相对应的工作技能,积极融入媒体融合发展创新。
【人物名片】
李鸿谷,《三联生活周刊》主编、三联生活传媒有限公司总经理、高级记者。曾经担任13年《长江日报》记者,2000年入职三联生活周刊并担任社会新闻主笔,2012年任周刊执行主编,2015年开始全盘管理周刊工作,现任《三联生活周刊》《少年新知》《爱乐》三本刊物主编,第五届中国政府出版奖优秀出版人物,曾出版《国家的中国开始》等多部专著。2021年三联生活传媒公司获国家新闻出版署颁发的“融媒体旗舰单位”。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彭瑾 李森
编辑 熊江睿
二审 何涛
三审 闵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