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乡社区紧邻寨蒿河,背靠笔架山,寨内古榕成群。

这几年,家住黔东南州榕江县忠诚镇乐乡社区的张海梅生活发生了许多变化,她现在所处的环境曾是污水横流之地,如今成为榕江及周边地区极负盛名的度假胜地。

“如今,村寨变美了,旅游的人越来越多了,我们更要守住脚下这片净土。”张海梅说。


【资料图】

乐乡社区紧邻寨蒿河,背靠笔架山,寨内古榕成群,剑榕高速穿境而过,形成了“山、水、田” 三面环水、错落有致的地理形态。推行河长制以来,当地推动县、镇、村三级河长巡河常态化,党员志愿者、群众护河治河长效化,全力打造“乐业、乐风、乐居、乐融”和美乡村。

游人在拍照打卡。

作为贵州省级特色田园乡村·乡村振兴集成示范点,乐乡抢抓发展机遇,以“黔边侗水·乐土乐乡”为发展定位,由村党支部统筹成立村集体旅游公司,依托与东西部协作,建设观景平台、生态停车场、新媒体户外直播和研学基地,保留和改造玉皇阁、武状元府、老学堂等历史古迹,复建乐香鱼庄、乐乐坊、乐酒坊、豆腐坊等民间工坊,打造了一批民宿、农家乐、体验馆等乡村旅游设施。

同时,结合“民族底蕴+水上娱乐”元素,打造红石滩漂流,配套沙滩足球场、露营基地水上乐园、河道漂流等网红打卡项目,以“河滩经济”激发乡村旅游活力,赋能乡村振兴。

对于乐乡群众而言,吃“旅游饭”指日可待。

“随着‘村超’的带动,周末每天接待的游客量达到1000多人,非周末也陆陆续续有游客过来打卡。” 负责运营乐乡红石滩漂流地的榕江县乐乡村旅游开发有限公司负责人石海洋说。

因“村超”带来的福利,村民在赶制非遗产品。

侗族祭萨、黔粤美食、赏花游园......今年5月,随着“村超”火爆出圈,距离县城仅13公里的乐乡也借此推出一系列精彩纷呈的活动,一批又一批游客汇聚于此,在油菜花海中、清澈河道里尽情观赏自然风景之美,在非遗工坊内、露营帐篷里体验非遗之趣、享受美食之乐。

“好多游客都电话来订购咱们的‘小村’、‘小超’及T恤等这些非遗产品。” 在乐乡“乐众坊”,因“村超”订单接连不断,正在指导群众刺绣的非遗传承人赖蕾乐呵呵地说, “现在订单很多,几乎供不应求,都忙不过来了。”

这是“村超”带来的福利。据乐乡社区党支部副书记龙跃波介绍,“村超”以来,乐乡不仅带动了乡村旅游发展,拉动了乡村经济,还增强了乡村凝聚力,全村吸引游客3万余人次,旅游收入也成倍提升。

乐乡社区一角。

当前,在完善好各项基础设施的前提下,推进三产融合发展,已落实西瓜、杨梅、百香果等精品水果种植采摘体验园和油茶种植园,积极打造微菜园、微果园、微花园、微乐园,发展庭院特色养殖,不断推进文旅融合、产景交融,激活发展潜力。

在榕江,像乐乡这样引客带热乡村旅游、带动村民增收的不在少数。

今年以来,榕江县结合“和美城乡 四大行动”,在全县扎实推进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实现了环境治理人人抓,宜居乡村处处呈现崭新风貌。4月以来,全县建成各具特色的田园山村、微菜园、微花园、微果园等3508个;打造县级示范村19个,乡级示范村42个。

乐乡社区一角。

榕江县平阳乡小丹江、栽麻镇大利侗寨、寨蒿镇平堡村等乡村旅游景点亦是人气爆满,当地腌鱼、麻饼、什锦糕等特色美食订单更是与日俱增,收入也节节攀升。数据显示,截至7月底,自5月13日“村超”开赛以来,全县已经累计接待游客250.67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28.39亿元。

如今,借助“村超”,榕江县在“文体旅”融合发展之路上,实现了旅游的多样化、个性化和可持续性发展,在推动旅游提质升级的同时,为游客提供了不一样的“诗和远方”。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潘德玉石含开

编辑 王恬

二审 陈毓钊

三审 许邵庭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