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润万物,百花争艳。连日来,锦屏县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聚龙滩社区的樱花步道,前来赏花的游客络绎不绝。
实施易地扶贫搬迁政策以来,锦屏县4138户17900人告别大山,住进宽敞明亮的新房。
搬迁入住并不是终点。为帮助群众快速融入新环境、适应新生活,近年来,锦屏县积极探索聚信心、享舒心、促安心、提稳心、铸同心的“五心”模式,让搬迁群众人均收入达到了15475元,真正实现“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
(资料图片)
一站统管 建起高速连心桥
放不下家里的田地,放不下村里的邻居,忘不掉的乡愁让群众不想搬;在陌生环境生活,担心生病、有事找不到人帮忙,新生活的顾虑导致群众不敢搬。
“刚搬进社区时,很多群众都不适应,经常‘一窝蜂’地来反映问题,问题又多又烦琐。”锦屏县三江镇大公田社区党总支书记、居委会主任龙安春回忆,“如今,社区运行顺畅,打造了‘一站式’党群服务中心,建立起‘帮办代办’服务机制,还配齐了网格员、党建指导员、计生信息员、民情监督员、义务消防员、纠纷调解员、文化宣传员、治安管理员,所有的麻烦事都有专人专管了。”
为推进搬迁社区医疗、教育、社保、社会治安、信访维稳、应急管理、特殊人群管理等事项“一站统管”,该县精准制定定人、定责、定期、包网格的“三定一包”责任机制,动态监管群众家庭成员就业、就学、就医情况,针对老人和小孩两个群体,创建老年服务中心、乡愁馆、图书阅览室、移民夜校、四点半课堂等便民服务载体,为加快搬迁群众融入新环境、开启新生活建起“连心桥”。
“有事到党群服务中心,无事也可以找网格员唠唠。”70岁的徐树立笑着说。
“以前,很多人劝我不要搬,我自己也犹豫得很,搬来之后,我一点也不后悔,家里2个孙女上学方便了,离医院也近,我平时还可以到社区图书馆看报纸,与邻居们下棋,很充实。”徐树立脸上挂满笑容。
创办车间 催生就业新生态
乐业才能安居,解决好就业问题,才能确保搬迁群众稳得住、逐步能致富。
为牢牢稳住搬迁群众,锦屏县抢抓“东西部协作”机遇,加强与浙江、广东等东部省区的联系,“点对点”有组织免费乘车输出到广东、浙江600余人次,提供就业信息岗位2500余个,开发东西部劳务协作公益性岗位910个,发展一枝黄花、红豆杉、食用菌等集体产业1600亩,共解决搬迁群众就业8750人次。
随着一个个惠民政策出台,帮扶车间相继呈现在搬迁社区。
“我这个车间有政策支持,现在订单量增加了,车间用工有50多人,除去成本和每天支出的工资,一个月下来,能挣不少钱呢。”从固本乡搬迁到敦寨新城社区后,王林凭借在外打工积累的经验、人脉,争取各项政策、资源,创办了贵州天和玩具制衣有限公司,为在家妇女提供了家门口就业岗位。
在三江镇里郎社区,贵州彤鹭智能鞋业有限公司2600平方米的车间里传来“嗒嗒嗒”的声音,40余名搬迁群众正忙着赶制订单。
“前些年一直在外面打工,没有接触过针车,到社区这个工厂上班后,他们提供免费的培训技术,还能把孩子带在身边,保底月工资有3600块钱。”里郎社区的陈礼洪一边熟练地操作针车,一边算起了收入账。
目前,锦屏县已建立“帮扶车间”12家,解决搬迁群众就近稳定就业岗位900余个,为搬迁群众开启了一条新的就业路子。
百姓舞台 增添生活新色彩
让“钱袋子”鼓起来、“菜篮子”满起来、脑袋“富”起来。
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锦屏县大力开展感恩教育、文明创建、公共文化、民族传承“四进社区”行动,推动群众性文化活动全域、全时、全民、全龄全覆盖,不断提高易地搬迁群众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等文化素养。
“群众最高兴的时候,就是社区举办表演活动的时候,总是围满了人,‘山歌对唱’节目很接地气,大家都喜欢听。”龙安春说。
大公田社区的搬迁群众不仅是观众,还是表演者。社区居民、繁星合唱队队员刘萍非常珍惜“新市民·逐梦桥”活动机会,为了参加演出,还特意请了专业老师指导,并邀请老师一起参演。
目前,全县已组建文艺队16支,2022年以来,在搬迁社区开展专场演出17场、感恩教育83次、市民文明意识教育61次,举办“感恩奋进·和谐家园”“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等活动20余场次,累计参与群众1.5万人次,搬迁群众幸福指数越来越高。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华姝
编辑 孙蕙
二审 杨惠
三审 袁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