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叶轻舟,摇曳入洞,徜徉崇山。
安顺龙宫,为八方游客赏贵州山水,提供了一种更为亲密的方式。
“这些石乳,简直太安逸咯。”四川游客梁新渝坐在船头,用手机全程拍摄洞内泛舟的神奇景色,还不时邀请丈夫入镜打招呼、聊体验。
(资料图)
洞顶壁的白炽灯光随之成曲线向洞穴深处延伸,让人仿若进入了时光隧道。
钟情于贵州山水,这对退休夫妻已是第三次入黔,刚刚结束毕节百里杜鹃的赏花之旅,便赶来龙宫体验喀斯特景观。“我们是自驾游,一进入贵州,高速公路沿线的风景都特别美,不管走到哪儿,人都非常热情。”夫妻俩感叹,这一趟没白来,身心都特别愉快。
位于贵州省安顺市西秀区的龙宫景区,是国家级风景名胜区、首批国家5A级旅游景区。这里星罗棋布着大大小小的水、旱溶洞90余个,形态丰富的喀斯特溶蚀地貌,让游客的脚步在溶洞、暗河、石林、绝壁、瀑布等多种景观之间流连忘返。
水下宫殿中,倒插的钟乳石千姿百态高悬头顶。
我国著名散文家、学者、新闻理论家梁衡曾发表过一篇文章《储存时间的溶洞》,里面写到:“贵州号称世界溶洞博物馆,这里有各种造型的钟乳石,千奇百怪,美不胜收。本是一次浪漫的赏美之旅,但走着走着倒陷入了对时间的沉思。时间从哪里来又到哪里去了?能让我们摸一摸、看一回吗?原来它藏在地下的溶洞里。”
梁衡还写到他在溶洞里看到的石笋,“讲解员说(石笋)已有40万年。啊,小学学历史时就记住了40万年前才有了北京猿人。石笋一节,从猿到人啊!”
泛舟穿行溶洞,游客们可以通过这些千姿百态的钟乳触摸到过去的时间,几十万年的风景都被锁定在这里,就像“时间银行”一般,存储着最初的样子。此番美景的造物者,则是一滴水,用时间默默在漆黑的洞穴里雕琢。
“经常有游客喊我开慢点,说他们难得来一回,想多看一眼壮观景色,多吸一口清新空气。”说话人是龙宫游船“摆渡人”吴仁文,今年是他在溶洞开船的第三十个年头,掌舵于山水之间,他经历了从手动摇船到机器控航,也见证了从景区核心到周边村庄的美丽蝶变。
吴仁文(左)带领游客乘船进入溶洞。
聚水成渊,覆水成瀑。在龙宫,既可俯瞰轻舟在碧水之上飘荡的天池风光,又可远眺从天窗喷涌而下的洞穴瀑布。
中国最长最美的水溶洞、中国最大的洞中瀑布、世界最低的天然辐射剂量率、世界最多最集中的水旱溶洞等,坐拥丰富独特的旅游资源,龙宫景区组成了地上景与地下景、洞内景与洞外景交替展现的山水画卷。
龙宫的美,美在自然,更美于生态。
在天池码头乘船处,一块大气在线监测的电子屏上显示:负氧离子数值为4930/立方厘米。远超“清新空气”标准。通过对生态价值的量化评估,山山水水有了明确“身价”。
安顺龙宫景区由“龙潭秘境”和 “通旋田园”两个景区组成。
洞内景观精彩无限,洞外世界异彩纷呈。这些年来,龙宫景区依托良好的生态环境,发挥独特的龙文化、浓郁的民俗风情、清新的田园气息等随意性资源优势,绘就了一幅怡然自得的人间仙境自然画卷。
在龙宫漩塘景区通漩河左岸的田地里,一片约8万余平方米的“龙”字景观,从2009年耕植田间,到2017年获“世界最大的植物汉字景观”的世界纪录认证,让游客和村民乐享其中。龙宫森林康养步道,宛如一条彩带,串联起漩塘、观音洞、群芳谷药物园、天池、龙门飞瀑等景点,途经4个自然村寨,有效实现龙宫风景区内外景点充分衔接。
正在谋求发展新路径的龙宫景区,翘首迎来了新机遇。今年,省委、省政府提出,将安顺黄果树瀑布打造成为世界级旅游目的地,全方位提升“随意性”旅游资源综合吸引力,加快推进黄果树、龙宫、屯堡、格凸河一体化发展。一束明亮耀眼的“光”正穿透银雾,铺洒向龙宫景区,带来了生机和活力。
周末景区迎来客流高峰,游客量持续攀升。
清风徐来,龙宫景区携着蓄积的信心和底气,迅速作出系统规划,以推动业态升级、完善基础设施配套、提升旅游服务质量、强化宣传营销、强化联动发展为重点,力争到2025年接待游客数突破100万人次,实现综合收入2亿元以上,打造“旅游+”融合业态5种以上,推出精品旅游线路3条以上。
“下一步,我们将加快‘龙宫+’产业融合发展,实现与联动景区业态互补,与周边村寨农旅、文旅、体旅的有机融合。同时,加快招商引进一批市场主体建设特色民宿、度假酒店、康养基地,全力打造龙宫目的地康养产业集群。”贵州安顺龙宫旅游责任公司副总经理殷磊满怀期待。
此刻的龙宫,轻舟正过万重山,乘风破浪,别有洞天。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刘蓝婴 郭立
图片/视频 潘德玉
编辑 王恬
二审 陈曦
三审 许邵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