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5日起,《贵州日报》推出“多彩贵州·从万桥飞架看中国奋斗”特别报道,聚焦贵州万桥飞架若游龙,绿水青山展鸿图。俯瞰贵州,万桥飞架、大道纵横、车流不息,昔日贵州沟深壑险的印象正被“高速平原”有力改写,桥通路通百业通,山里山外,“大桥经济”正应势而生。生动展现了多彩贵州的开放、拼搏、自信、活力。今日报道:《支撑高桥的科技力量》——

贵州桥梁建设的发展离不开科技的支撑。


(资料图片)

进入21世纪,贵州桥梁建设以科研为龙头,带动桥梁的规划、设计、施工等各项工作,在吊装施工技术、主缆施工技术、信息化技术应用等方面不断取得新突破,为提高桥梁质量、延长桥梁寿命、降低成本、缩短工期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次次科技的创新,一项项技术的应用,凝结了贵州桥梁建造团队的智慧与匠心。科技在有力支撑贵州建成一批世界级桥梁工程的同时,也为新时期贵州桥梁建设者“走出去”打造了又一张名片。

黔西至织金高速公路六冲河大桥:国内首次进行砼斜拉桥数字化、网络化施工管理模型研究,方便了施工管理,有利于长期保存施工资料,便于运营后的养护维修对施工期资料的需求。

林织铁路纳界河大桥:采用“缆索吊装、吊扣分离、散件拼装”的施工方案,实现了钢桁拱的无应力合龙及拱上立柱与钢混结合梁的高精度安装,形成了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大跨度上承式提篮钢桁拱桥关键施工技术。

在建的瓮安至马场坪铁路江界河大桥:运用BIM模型建立桥梁模型,仿真分析后实现了方案优化;采用智能控制及监控系统,实现顶升过程的全自动化及施工过程的智能化,是国内矢跨比最小的主跨337米上承式混凝土拱桥。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程洁 摄)

湄潭至石阡高速公路河闪渡乌江大桥:首次将北斗导航技术运用于钢桁梁缆索吊装施工。

花鱼洞大桥:造价仅1.1亿元,造新桥拆旧桥,对红枫湖保护区没有任何污染,凸显了技术含量及环保价值,获得古斯塔夫斯·林德撒尔奖,标志着贵州山区峡谷桥梁建设不仅“大而全”,在“小而精”上也达到了世界认可的全新高度。 (曹经建 摄)

贵阳至黄平高速阳宝山大桥:构建全面、直观、便捷的建设期项目管理平台,整合BIM技术打造“数字桥梁”,融合监控监测创新“智慧工地”,推行智能建造设备,实现钢筋自动加工、混凝土智能控制等智能制造施工。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贾智 摄) (本版图片除署名外均由省交通运输厅提供)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彭美玉 左春林

编辑 张良胜

二审 赵昆 吴一凡

三审 田旻佳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