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深入推进,离不开城镇生活品质的提升。做好生活垃圾分类,有利于改善人居环境和环境污染。”今年省两会,省人大代表、黔西市青龙煤矿工会工作人员哈齐慧带来了持续推动生活垃圾分类收集和处理的建议。

近年来,贵州省推行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先后制定出台了《贵州省城市居民生活垃圾分类投放和收运设施配置指南》《关于印发全面推进我省生活垃圾分类工作的通知》等指导性文件,全省各市州也积极推进生活垃圾分类相关立法工作,制定出台关于垃圾分类的专项条例,设置了专门部门负责垃圾分类相关工作。


(相关资料图)

“我们可以看到,贵州各地做了一些积极探索,也取得一些成绩,但垃圾分类收集和处理工作是一项需要长期坚持的工作,不仅需要主管部门的努力也需要全社会的行动。”齐慧说,当下,仍存在老旧小区垃圾分类收集配套设施配置相对滞后,配置的分类垃圾桶数量不足,大多数依然使用传统混装垃圾桶等情况。

齐慧介绍,生活中,在配置了分类垃圾桶的区域,因居民垃圾分类意识未形成,仍将垃圾混装,随意投放,没有分类投放,分类垃圾桶形同虚设;且有部分居民按照要求进行了分类投放,在经过“拾荒者”的翻找后,又出现了“干湿”混装,四不分现象。同时,因不同种类的垃圾的清运需求不同,垃圾收运处理体系适应不了分类处理需求,仍大范围地存在生活垃圾“先分后混”“混装混运”情况。

因此,齐慧建议,要强化垃圾分类宣传教育,通过发动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社区村委会,凝聚党员干部、志愿者等各方力量,增强垃圾分类宣传的针对性,切实做好宣传工作,最大限度地提升居民的垃圾分类意识。

同时,积极申请财政资金,加快推进各类可回收垃圾等资源化利用设施建设。科学合理规划垃圾分类收运处理体系,实现垃圾收集车辆的分类使用,避免出现“先分后混”“混装混运”情况。

此外,做好垃圾分类管理人员保障工作,设置专职垃圾分类管理人员,做好工资待遇保障。并强化大数据应用,可在试点小区推行“无人值守”智能垃圾分类屋,将垃圾分类工作由人工转向智能化,全面提升试点环境水平及垃圾处理利用率。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陈玲

编辑 申川

二审 杨静

三审 顾海凇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