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国家区域医疗中心上海儿童医学中心贵州医院、贵州省人民医院小儿外科普外团队成功治愈一例复杂型腹裂畸形新生儿。

该患儿的母亲在怀孕中期超声检查时发现胎儿存在腹裂畸形,但其父母希望能保住宝宝。在当地产科医生的建议下,患儿母亲来到省医小儿外科唐应明副主任门诊。在与医生进行深度沟通确认后,父母决定继续妊娠保住胎儿。


【资料图】

因胎监显示宫内窘迫,患儿母亲于2022年7月16日在省医产科进行了剖宫产手术。患儿出生后,为了让患儿得到最有效最及时的治疗,由省医小儿外科唐应明副主任主刀,联合产科、新生儿科及麻醉科,为这个刚出生的宝宝进行了手术治疗。

因为患儿腹壁缺损较大,且合并部分肝脏脱出腹腔外,若直接关闭腹腔可能造成患儿腹腔压力过高而危及生命。为了达到最好的治疗效果,唐应明副主任选择了更加安全的腹裂袋修补,等待逐渐回纳腹腔内容物后二期修复腹壁缺损,但术中却发现患儿合并肠管发育不良畸形,患儿属于复杂型腹裂,病死率较高。

在省医MDT团队通力协作下,第一次术后第6天,患儿生命体征逐渐稳定,且每日逐渐收紧的自制腹裂袋也将腹腔内容物还纳腹腔。经专家组讨论,可行二期修复腹壁缺损,术中却发现患儿腹壁肌层组织菲薄,难以承受腹腔缝线的张力,很有可能修补后再次裂开,于是治疗团队采用了生物补片解决了这一问题。

虽然患儿度过了这第二次难关,但在二次手术后伤口逐渐出现了部分感染、裂开。治疗团队决定给患儿定期换药,待患儿发育更加理想、腹壁肌层更加发达的时候再考虑第三次手术。

经过前期的充分准备,近日由国家区域医疗中心上海儿童医学中心贵州医院陈盛主任医师、黄璜主治医师为宝宝实施了第三次手术,这次手术术后一周患儿恢复顺利,目前患儿已经康复出院。

据省医小儿外科主任何国庆教授介绍:“腹裂是腹壁缺损脱出腹腔外为特征的先天性畸形,复杂型腹裂的死亡率为简单型腹裂的8倍。我们为此例患儿选择分期修复腹壁,以患者生命安全为中心,更大程度地保护了患者重要的脏器功能。治疗过程中得益于多学科团队协作的模式,为患儿制定了个体化的方案,这个病例的成功救治也标志着MDT协作治疗再上一个新的台阶。”

日前,上海儿童医学中心普外科向省医小儿外科赠送了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产品--免缝腹裂袋,该款腹裂袋能够显著提高新生儿腹裂的治疗效果的同时,还能大大降低患儿死亡率,为更好服务腹裂患儿提供有力保障。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周婷

编辑 周婷

二审 朱梦怡

三审 徐元芳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