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在前面】

搬出来,搬出新生活。192万人,10290个自然村寨,这是贵州“十三五”期间易地扶贫搬迁的成绩单。在背篼干部的劝解、帮助和宣传之下,无数的敦操老乡逐步搬出了“一方水土养不活一方人”的深山。

走出来,走向新未来。在贵州省第十三次党代会召开之际,重新走访当年“背篼干部”精神发源地——长顺县敦操乡,且看今日风云,阅尽云淡风轻。

近年来,敦操乡不少群众搬迁出来,过上了幸福的新日子。图为长顺县顺兴社区搬迁安置点。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李森 摄

一如往日,下午4点半,柏王保和妻子会去小区隔壁的学校接孙子放学。

不过几分钟的时间,学校的门口便聚集了不少家长。校园内848名学生,有三分之一的学生来自一墙之隔的长顺县移民搬迁安置点顺兴社区。

崭新的楼房依次排开,楼层不高,采光极好。小区内还配备了专用的停车位和摩托车位,这与一个崭新的城市小区别无二样。

长顺县顺新社区搬迁安置点。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李森 摄

2019年3月4日,原先住在敦操乡打召村的柏王保高高兴兴地收拾好全部家当,搬入了顺兴社区的新房里。

一进新家,柏王保又有了意外之喜,家里有了两件新的家具——社区为全部的搬迁户配备了桌式电烤炉和衣柜。

“以前在老家我们都习惯烧火盆,之前还担心搬家了没办法烧,没想到社区送了我们一个电烤炉。”

妻子一边擦着墙上挂的那幅新旧房屋的对比图,一边哼起了苗歌。

2012年,破旧的石路就是最好的交通要道了。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田旻佳 摄

2022年,敦操乡各村实现通组硬化路。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李森 摄

柏王保一家人不善言辞,但是感激之情被唱进了山歌里。柏王保此时当起了翻译:“‘我们在老家不大好,我们搬过来过得好’,我们普通话说得不好,但是歌里就是我们的心意。”

2022年,顺兴社区为所有的住户办好了房产证。拿到房产证的一刻,柏王保还觉得不可思议。“没想到啊,老了老了过上好日子了。”

搬出来后,柏王保还觉得闲不住,便下楼帮着社区一起栽花种树,每天能有80元的收入。

在顺兴社区,还设有小康工厂用以解决搬迁人群的就业问题。长顺县程晶家纺有限公司便是其中一家。

搬迁群众在长顺县易地搬迁社区顺兴社区工厂务工。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李森 摄

老板娘刘星星是个能干的女人,虽然是湖北妹子,但是跟着丈夫回来成了贵州媳妇。丈夫主营缝纫机组装与销售,自己则在顺兴社区办起了手套厂。

“社区给我们减免了房租,楼上的住户愿意来上班的,计件支付工资,干得少的一个月一两千,肯干的一个月能赚个六七千。”几十台缝纫机运转个不停,一副副运动手套裁剪缝制好后,装箱随着列车销售到各地。

顺兴社区是长顺县城内最大的易地扶贫搬迁县城安置点,建有安置房34栋900套住房,来自各镇乡(街道)的3356名群众在这里安家,其中来自敦操乡的共计有88户386人。

顺兴社区内配备着超市、篮球场、快递站等,社区一墙之隔处更是有长顺县第四小学和第四幼儿园,让孩子们在家门口就能上学,享受公平、优质的教育资源。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李森 摄

社区内还配备着超市、篮球场、快递站等,社区一墙之隔处更是有长顺县第四小学和第四幼儿园,让孩子们在家门口就能上学,享受公平、优质的教育资源。

“十三五”期间,敦操乡易地扶贫搬迁322户1542人,其中敦操乡富民小区安置点118户650人;长顺县城安置点116户476人,其中锦顺社区28户90人、顺兴社区88户386人;广顺镇安置点88户416人,其中夜郎古屯1户5人、南福新苑53户263人、金竹花园34户148人。

随着下课铃响,顺兴社区里充盈着孩子的玩闹声,热闹不已。主妇们也纷纷下班,回家起火做饭,饭香四溢,即将迎来一家老小的围炉共品。

敦操乡搬迁社区。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李森 摄

不再是漆黑的厨房与柴火,而是亮堂的房间与煤气灶。不再是一走就是几小时的山路,而是步行几分钟就在眼前的家园。

山河远阔,落脚,也不过人间烟火。

日月交替,新生,换得来改天换地。

相关阅读>>

【专题报道】2022对话2012:背篼干部把贫困背出大山

【微纪录片】背出大山

【背出大山①】孤勇成军

【背出大山②】苦尽甘来

【背出大山③】改天换地

【背出大山④】无名之背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策划 王璐瑶 田旻佳

文字 田旻佳 彭瑾

通讯员 李良科

图片 李森 田旻佳

设计 聂婧文

编辑 李劼

二审 杨韬

三审 闵捷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