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保险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进程中,具有重要的“防火墙”和“安全网”功能。福建地理气候条件独特,山海资源禀赋优势明显,指数型农业保险契合了福建未来农业生产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升级的差异化市场风险保障刚需,蕴藏着强大的生命力,但同时也面临着较大难题。
“一县一品”的特色农业,存在保费规模小、抗风险能力差、风险集中的问题,未能充分发挥保险“大数法则”分散风险的作用,加上研发成本较高,制约了指数保险的可持续发展。
采访中,有关专家和业内人士建议,政府及相关部门在加大财政补贴的同时,应进一步提高科技支撑农业保险精细化和精准化水平,助力指数保险规模化发展,推动我省农业保险高质量发展,加快实现补贴有效率、产业有保障、农民得实惠、机构可持续的多赢格局。
提升大数据支撑能力。推动政府各相关职能部门多源防灾减灾基础数据的开发和共享,为个性化定制特色产品,及时研判灾情提供更直观、更智慧的决策支撑,实现从“履行赔偿责任”向“风险减量管理”的转变。例如,有效实施碳汇林建设与监测,构建碳汇计量监测体系。根据森林碳汇项目方法学和我省碳汇采样监测的实际情况,建立编制我省特色植被树种的林业碳汇数据库,实现碳汇造林项目可计量、可监测、可报告。
提升农业产业规范化水平。帮助龙头企业、家庭牧场、专业合作社在建立科学的灾害因应能力的同时,做好灾情与损失记录,以便保险公司分析指数与赔付标准的函数关系,做好产品建模因子的科学匹配与精准量化,尽可能降低赔付基差。
创新驱动,先行先试。支持保险公司进一步优化既有产品的同时,积极研发更多创新型产品。因地制宜、因产制宜,试点产量指数、空气质量指数保险等多维度气象产品的开发应用,尝试开展定制化的浪高、流速及水温等海洋指数保险产品的研发。
同时,积极推动高新技术运用于农业保险承保理赔,鼓励支持保险机构运用大数据分析、卫星遥感、移动查勘、无人机等技术手段,提高承保理赔规范性、准确性。(本报记者 王永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