兔年新春假期期间,不少市民选择漫步深圳湾,看海鸥翔集、嬉戏觅食,感受这一份属于深圳的季节限定。打卡海鸥与日落,成为社交软件上的热词,鹏城的热闹景象带来新一年的治愈气息,也在每一年的生态约定中,记录着深圳人与红树林湿地每一次连接。
今年2月2日是第27个“世界湿地日”,主题为“湿地恢复”,旨在提高公众对湿地为人类和地球所做贡献的认识,促进采取行动来修复湿地。深圳与湿地的缘分开始得很早,“万鸟齐飞”亮相深圳湾的画面这几年频频“出圈”,引发众多关注。资料显示,以福田红树林湿地为主的深圳湾区域是东半球国际候鸟重要的栖息地和南北迁徙通道上重要的“中转站”。
(资料图)
红树虽多数时候不“红”,但却是坚韧有力的“绿色长城”,同时也是生态环境变化的代言者。它串起生态景色的流转,吸引探索的目光,让人用影像记录下珍贵瞬间,也在路上仔细倾听红树林湿地的“生态卫士”讲述保护工作和成效,感受湿地对于深圳的重要分量。我们从新闻语句描述中,读出深圳对于湿地保护与建设的自豪情绪,以及,一个个数字和生动的景象背后,传递出的绿美鹏城的幸福感。
除了在“海上城市客厅”邂逅“自然精灵”,我们也能在鹏城湿地保护的一本本“手账”中窥见丰富的生态“家底”。此前,深圳启动和持续开展了12个湿地保护修复项目,修复面积达43.33公顷。福田红树林湿地、华侨城湿地分别于2020年列入国家重要湿地名录及2021年广东省重要湿地名录。湿地保护有质量更有数量,截至2022年10月底,深圳全市正式挂牌建设湿地公园15个,其中国家级湿地公园1个、市级湿地公园10个、区(县)级湿地公园4个,良好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产品,湿地也由此成为市民共享的绿色空间。
去年11月,全球首个“国际红树林中心”落户深圳;今年1月,在广东省十四届人大一次会议上,深圳元素浓墨重彩,会议提及要深入推进绿美广东生态建设,高标准建设深圳国际红树林中心;1月28日,广东省高质量发展大会召开,在会上“国际红树林中心”更是被描述为“为广东高质量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一系列落子部署令红树林保护者们兴奋,也让人期待接下来深圳的湿地保护“大招”。
从春天出发,一刻也不耽误,鹏城的每个人与奋斗同频共振。有人说,要爱具体的人和事,在新的一年里,相信绿美鹏城给我们带来的体验会更多,湿地之美的“施工图”将进一步变成“实景图”,充盈我们的情感,带领着我们探索更多实践可能!
出品人:蓝岸
总策划:陈建中
监制:肖刚
评论员:杨森
观察员:陈致远
剪辑:梁煖
【编辑:赖俊】